淺談學校宿舍設計
22
2018-05
編輯:管理員
源于:新聞中心
瀏覽:2493次
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的大學,我都是住在學校宿舍里的,當然你們肯定會對小學住宿學校有些奇怪。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我老家是在山里的,自從讀幼兒園起,父母就不在我身邊,我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的,所以到十幾里外的鄰村小學上學就只能住宿了。從小學的宿舍,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學宿舍,我的感觸是非常大的,就像是經歷了兩個不同的時代。小學宿舍是一個40平米的小窩得擠上20個人睡覺,早上起來的那種混亂是現在無法想象的,雖然這種情況到初中和高中有所緩解,但仍舊還是15人一個宿舍。剛進大學的時候,我就非常的興奮,因為竟然是四個人一個40平米的宿舍,還配有獨立衛生間。但它的設計還是存在著許多缺陷,所以在這里我想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發表一下自己設計思路和觀點。
我們所在的宿舍是一年前建的,它的各方面看上去似乎都很新,但作為一個設計類的學生,我還是對學校的學生宿舍設計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 學校的宿舍設計的樓層太高,密度太大。對于學生宿舍的設計,減少擁擠感是最關鍵的問題,私密性也是宿舍設計中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
從人體工程學角度看,擁擠與密度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擁擠是主觀體驗,密度則是指一定空間內的客觀人數。密度大并非總是不愉快的,而擁擠卻總是令人不快的。社會心理學家對擁擠提出各種解釋。感覺超負荷理論認為,人們處于過多刺激下會體驗到感覺超負荷,人的感覺負荷量有個別差異;密度-強化理論認為,高密度可強化社會行為,不管行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觀眾觀看幽默電影,在高密度下比在低密度下鼓掌的人數多;失控理論認為,高密度使人感到對其行為失去控制,從而引起擁擠感。處于同樣密度條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能對環境加以控制,則他的擁擠感會下降。一般說來,擁擠不一定造成消極結果,這與一系列其他條件有關。社會心理學家還研究諸如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家庭、學校、監獄等種種擁擠帶來的影響和社會問題。
學生一般偏愛小規模的學生宿舍區,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設計更有利于同學間的熟知和交往。高樓層的學生宿舍犯罪率和破壞行為要比低樓層的多。在低樓層宿舍,助人行為更多,而且宿舍門經常都是打開的,這樣可以起到增加監視的作用。
在設計規劃學生宿舍時,盡量避免樓層設計過高,每樓層的宿舍數量不要太多。設計要留給學生自己布置宿舍的空間。
第二, 學校學生宿舍的室內設計不合理。擁擠,私密性和噪音問題是學生宿舍最難解決和克服的問題,這點我非常有感觸,我們宿舍的寬大概是4米左右,兩邊各有兩張床(每張床的寬度大概為1米,床下面是寫字臺),這就占去了2米多的空間,然后在寫字臺兩邊各擺上兩條0.6寬的兩條椅子,再加上人坐在椅子上還要跟寫字臺保持大概25公分的距離,最后只剩下不足30公分的寬度供人行走,這種擁擠感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建議學校在以后的宿舍設計中加大室內的寬度或者可以利用照明、色彩等緩和這類問題的嚴重程度。
第三, 宿舍的書桌和床鋪設計不合理。對于宿舍的家具設計我做了以下幾點改進:
1、 加大書桌的空間,宿舍的書桌擺完顯示器,加上一些零碎物件之后空間所剩無幾,根本沒地方學習,所以只玩電腦。大大影響學習。如果設計成260*90的書桌就足夠我們擺完顯示器后有很大的空白地方可以畫圖。再不用大老遠跑到別處去畫圖了,也方便畫圖時找資料。
2、 把單層床改為雙層床,這樣節省了很多的空間,使宿舍這小空間顯得寬敞。
3、雙層床個結構做了個交錯,聯體的雙層床兩人有可能因習慣不同相互影響。有時候晚上睡覺一個翻身都會給床造成很大的震動,給其他同學的睡眠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交錯上下的雙層結構能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四, 宿舍的獨立衛生間的設計不合理。我們的宿舍一個1.6*2.4的空間,在這個不足4平米的空間里,容納兩個人就已經很擁擠了,有時候因為早上上課急,甚至4個人一起擠在衛生間里洗涮。如此高密度所產生的擁擠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建議學校在宿舍的衛生間設計中要充分考慮這一點,適當的加大衛生間的空間。
大學生宿舍其實是一個齊集休息,娛樂,學習,工作的多功能空間。必須平衡好各種關系,才能保持和諧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環境心理學——城市規劃專業》 作者:徐磊青,楊公俠 編著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年06月
2,《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 作者:常懷生 主編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0年03月
3,《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 作者:同濟大學:劉盛璜 編著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