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
22
2018-05
編輯:管理員
源于:新聞中心
瀏覽:1134次
我國素有“竹子王國”之稱, 在北起遼寧、南至海南、東迄臺灣、西至西藏的廣闊領土分布著400多萬hm2的竹林和39個屬的500余種竹種,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竹類種質資源、竹林面積、蓄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1、2]。竹子在中國是一種圖騰崇拜,是一種精神。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愛竹子。北宋蘇軾的詩句: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人們對竹子的喜愛程度。在南方盛產竹子的地區,竹子在人們的日常的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竹樓、竹床、竹凳、竹籃、竹筏,到處都是竹子的身影。竹筍則是很好的食材。在古代,竹筍就已成為進貢朝圣的貢品;在我國佛教中,有不少名菜都是以竹筍為原料的。竹子全身可入藥,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竹子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園林,是同中國園林一同成長起來的,可以說竹子是中國園林的一大特色。竹子還被引種到國外許多國家,隨著對竹子物理化學性質的逐漸認識,全球掀起了一股竹子熱,竹制品更多地走向了尋常百姓家,竹子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1 衣
我國人民很早時候就開始了對竹子的利用,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竹簪、竹篦、竹冠等服飾用品。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聚集地,以竹為衣則更為常見。時至今日,不少地區仍保留著穿竹戴竹的穿著習慣。例如毛南族的花竹帽,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人們時常佩戴的斗笠也是以竹為原料制成的。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由竹子加工而成的高科技產品也成為了新的衣著。將竹子制成竹漿粕, 再經過人工催化將纖維素含量35%左右的竹漿纖維提純到93%以上,就成為了可用來制作服裝鞋帽等的原材料——竹纖維[3]。竹纖維表面光滑,內部多為網狀結構,截面呈天然中空,大部分接近圓形,有的為梅花形排列,邊沿具有不規則的鋸齒形,縱向表面具有光滑均一的特性,呈多條較淺的溝槽,可以在瞬間吸收并蒸發水分,所以,竹纖維吸濕散濕性居各纖維之首,被稱為“會呼吸的纖維”,織物被稱為“會呼吸的面料”[3、4]。竹纖維這種抑制細菌滋長的性能優于經過后整理獲得的抗菌性,且抑菌性不會對人體皮膚造成任何過敏性反應,具有很好的保健性能[4]。因此,竹纖維紡織制品具有良好的穿著性能,吸濕、透氣性好,手感柔軟,懸垂性好,易上色且染色色彩亮麗,耐磨抗菌,穿著舒適。而且它能讓人們享受到回歸大自然的感受。竹纖維服裝一經推向市場,就受到了廣泛的追捧。目前,市場上已經可以見到竹纖維制成的內衣、睡衣、浴衣、T恤、襪子、西裝等。
臺灣研究人員以臺灣地區生長4年以上的成熟竹材為原料,用傳統土窯加溫700度將其炭化,并活化精煉,制成竹炭粉末,然后滲入原漿,經特殊抽絲、紡和混紡,制成紡織品。竹炭的多孔性結構,不但對苯、酚、甲醇等有害特質具有吸附、分解和除臭功能,而且還能調濕透氣和抑菌。竹炭紗遠紅外線放射率高,保溫蓄熱效果好,適合做保溫織物。目前,竹炭紗已經廣泛用來制作成衣布料、織帶、運動織物、保溫襪、圍巾、窗簾、隔屏、寢具布料和鞋墊等成品。現在臺灣竹炭紗每月產量可達20噸,年產值約7200萬元新臺幣(34新臺幣合1美元),為相關產業創造12億元新臺幣的商機。利用納米技術將竹炭粉化,再通過熔融紡絲程序把竹炭均勻地融入聚酯纖維中,從而制成竹炭纖維,竹炭纖維在日本市場有“黑鉆石”的美譽,不僅具有自然和環保特性,更有抗菌、負離子等多種功能,適用于生產貼身衣物和防護型紡織品[5]。
2 食
2.1 菜肴
竹筍是我國的傳統素食品種之一,是“一種全能型營養蔬菜”,營養成分比一般蔬菜高出1倍以上。其味鮮可口,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纖維含量高,具助消化、防便秘、減肥胖、防癌等功能[6]。竹筍被譽為“蔬食第一品”,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大禹治水時代竹就被食用。《尚書·禹貢》中記載古代揚州和荊州的貢品中有“苞”、“菌”,專家認為是竹筍或其干制品。可見,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古代人就把竹筍作為貢品,成為貢王侯貴族們享用的美味珍饌[7]。
竹筍菜肴在我國的廣泛發展得益于寺院的素齋。兩晉,佛教傳入我國。作為我國素食主要原料之一的竹筍,也隨之融入了素齋。南北朝,梁武帝蕭衍以帝國之尊崇尚佛學,終身吃素,客觀上起了積極倡導素食的作用。唐代,除僧侶外,不少世俗之人常年在家吃素,素齋融入民間,民素、官素、齋素開始了相互滲透融合。宋代的素食之風尤為盛行,竹筍菜肴更是得到空前的發展。宋高僧贊寧寫了一本食筍的專作《筍譜》;另一位著名高僧濟顛和尚還寫下《筍疏》一詩,稱竹筍為黃金;以寺院為起點,開創了“素菜葷作”的先河。竹筍因易于雕琢而被視了主要制作原料。明清是我國古代素食全面總結的時期,烹飪技藝日益精湛,特別是寺廟“香積廚”的“素菜”在做工上有了很大提高,竹筍菜肴在素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8]。隨著歷史的發展,竹筍菜肴日益發展壯大,其中不乏名菜名點。《中華飲食文庫·中國菜齋大典(素菜卷)》就收錄了110只竹筍菜齋。
人們在滿足以肉、禽、蛋、奶為主的副食品消費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崇尚更自然、更健康的飲食。于是,素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對動物的保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素食主義的發展。竹筍作為一種完全營養的天然保健食品,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鮮筍除可食用外,還可加工成筍干、筍絲、筍罐頭、酸筍等制品,是獨特的美味佳肴。
竹子結的果實,我們稱之為竹米。竹米形如麥,通神明,輕身益氣,可以食用。竹子開花結實,多在大荒之年,竹米成了糧食的有力補充。據志記載: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 昌化箭竹(玉山竹) 開花結實,民賴以充饑。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 夏旱,民饑,靠竹實、葛根充饑。1960~1962年,正值災荒之年,浙江天目山區,箬竹大面積開花結實,年產箬米100~ 150萬kg,其中桐廬縣采集竹米30~40萬kg,大大緩解了當時荒年糧食不足[9]。
2.2 飲料
對毛竹莖或竹筍進行提取,可提取出液態的汁液,就是竹汁。鮮竹汁鮮橙透明,竹香淡雅,爽口怡人,具有獨特的天然性、營養性。經林業學科研究部門測定,竹汁中含有人體所必須的常量、微量元素、多種維生素、分解葡萄糖及15種游離氨基酸,尤其含有人體無法合成的賴氨酸、組氨酸、冬氨酸、胱氨酸等及微量元素鍺和硅。能夠活化人體細胞,具有抗衰老保健作用,可作為抗氧化劑或保健食品開發原料使用。活體竹汁富含多糖、氨基酸、維生素、纖維素, 能清除·OH, 抑制脂質過氧化, 并具有清熱解毒、鎮咳止痰、延緩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10]。以天然竹汁為主要原料, 去除竹汁中的不溶性蛋白質和多酚類物質等不穩定成分, 可以加工成多種保健食品、飲料和藥物[11]。2005年,四川省永申生態酒研究所利用竹汁為主要原料,添加鮮葛參等天然植物提取物,運用生物萃取和吸附技術開發出的鮮葛參淡竹汁酒系列產品研究成功。目前,國內外專家對竹汁及竹汁產品飲料的研究十分活躍。多種以竹汁為原料的保健飲品原料已在美國、日本占有一席之地;德國用新竹汁添加牛奶中飲用,能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
前面提到竹纖維是很好的紡織品制造原料,竹纖維還是一種極其出色的保健食品新型原料。竹纖維屬于天然低聚多糖類物質,它在大腸內可成為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的天然培養基,故可增加腸道內益生菌的數量,防止雜菌引起的腹瀉與腸炎等癥。因此,具有預防腸炎的功效。據悉,日本一家公司已利用嫩竹提取的竹纖維加工制成了新型保健飲料,據該公司介紹,消費者口服后可降低小腸中脂肪的吸收,有顯著的減肥作用。在以苗條曲線為美的今天,相信竹纖維飲料這種有纖體效果的飲料會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2.3 食品加工
竹葉是傳統的清熱解毒藥, 幾乎在歷來的中醫藥典中均有收錄, 1998 年我國衛生部又將淡竹葉列入“藥食兩用的天然植物”之列。研究表明, 竹葉的有效成分主要為黃酮及其苷類、活性多糖類、特種氨基酸及其肽類、錳、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 以及以醛、醇為主的芳香成分等[12]。竹葉的藥用功能既不必說,竹葉還具有食品消毒的功效。中國生物科技集團旗下公司首創刊“竹葉抗氧化物”已于2004年4月被衛生部批準列入國標GB-2760,可在食用油脂中作為天然抗氧化劑使用。這是一種采用組合式膜分離技術從竹葉中得到的天然酚性化合物,具有優良的抗氧化和抗自由基能力,既能阻斷脂肪自動氧化的鏈式反應,又能螯合激發鏈式反應的過渡態金屬離子,同時作為一級和二級抗氧化劑起作用,具有極高的使用安全性,在食用油脂中加入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五即可保鮮。
竹材通過干燥、預炭化、炭化、煅燒等熱解過程, 除得到主要產品竹炭外, 還可得到大量的副產品, 紅棕色的水溶性液體混合物——竹醋液[13]。竹醋液中所含的多種成分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因此竹醋液的用途也很多。精制竹醋液可用于食品加工, 目前主要用于熏制火腿和香腸, 另外也可用作具熏煙味的食品添加劑[14]。據日本科學家研究, 用精制后的竹醋液熏制火腿和香腸, 其效果和安全性均優于煙熏[15]。精制竹醋液有使魚、肉脫臭, 保鮮, 防止油脂、維生素A被氧化以及防腐、殺菌的作用[13]。竹醋液也可以與其他消毒劑聯合使用, 目前由浙江麗水市金地亞納米材料有限公司新開發的一只抗菌除臭劑, 就是用95%的竹醋液和5% 的納米金屬銀聯合使用, 該產品具有廣譜的抗菌效果, 尤其對霉菌的抗菌作用更強, 如對香菇生產中的木霉具有顯著的防治作用。
2.4 餐具
我國人民很早就有了使用筷子的習慣。象牙筷、玉筷、銀筷等都有流傳。其中尤以竹筷使用得最多,范圍也最廣。今天,我國13億人口仍然在使用著以竹制成的筷子。竹筷是我們生活中最長見到也最長使用到的。除了竹筷外,籠屜、笊籬、案板等餐具均有用竹子制成的。大家熟知的竹筒飯,是把大米盛裝在竹筒內燒制而成,混合了竹子的清香,味道十分特別。在這里,竹筒便是盛裝食物的容器了。
隨著竹子種植在世界各地的興起,竹制餐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用竹材料制成的餐具或食品包裝容器保留了竹子所特有的清香、淳樸色調和剛柔相濟的材性,這是用其他材料生產的產品所無法比擬的。在紐約,一般華人經營的大型食品超市里都有供應竹制廚房用品,大有奪回被塑料制品所替代的市場,從竹筷子、竹碗墊、竹蒸架、竹鍋鏟子、竹飯勺子、竹蒸籠、竹夾子、竹果盆、竹水果籃、日本壽司卷簾等等,可以說,與吃有關的用具,用竹木替代塑料制品將是趨勢。
3 住
3.1 園林點綴
利用竹子在園林中進行點綴和裝飾是中國園林的一大特色。早在周朝時期,竹子就已經應用到了園林之中。據《尚書·禹貢》記載,“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古人已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到了后來,竹子成了南方人們居室院落中不可缺少的綠色植物。竹子直立挺直,中空有節,自古就被人冠以高風自潔的象征,更成為文人墨客的深愛之物。杜甫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當時人們對竹的喜愛程度。竹子的種植是與中國園林一起成長起來的。無論是寺院園林,還是高官皇室,甚或是平常百姓家,都可見到竹子的身影。紅樓夢中瀟湘館中便有成片的竹林,而竹也成了林黛玉的化身。再有熙和園中竹影婆娑,與優美的皇家園林香得益意彰,每每令人留連望返。而佛教中的紫竹林,更成了佛教信徒的神對之地。竹子在園林中的栽植方式也很多樣。成片種植于園中,體味竹林的幽靜;房前孤植一株,感受不羈的傲骨;青石邊叢植一小株小竹,帶來一抹青色;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
3.2 建筑
竹雖中空,但材質堅韌,有著很好的承受性。用竹作建筑材料歷史悠久,在距今約6000年的湖南常德屈家嶺文化的城頭山古城遺址就發現有用竹做建筑材料。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以竹為屋更是常見。其中,竹樓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富特色的竹民居建筑。云南傣族、景頗族、德昂族、布朗族、基諾族和部分佤族、傈僳族、怒族和哈尼族聚居區,竹樓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昆明99世博園竹類專題園“傣鄉風情”竹景觀就建造了一組別致的傣家竹樓,竹樓全部用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竹子作為建材,從神形上完全反映傣鄉竹樓的風貌,其內部設施、裝飾陳列全都是用竹建造的[16]。
竹樓只是用竹作為建筑材料的原始利用,新科技讓竹建筑材料有了更好的使用性能。竹/玻璃纖維復合建筑材料是一種較理想的復合建筑材料,它不僅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和抗彎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抗沖擊性能。竹/玻璃纖維復合建筑材料的比強度、比模量較大,力學性能較好,完全可以滿足一般承力件的要求。竹/玻璃纖維復合建筑材料面板構件不僅可以作為覆蓋件,還可以作為承力件,而且具有一定的保溫、隔熱和降低噪聲等性能;并且可以整體成型,有較強的可設計性,可直接應用于房屋、管道、橋梁等各個建筑領域[17]。
3.3 家具
竹家具的生產與使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尤其在我國江南使用十分普遍。竹藤家具經過嚴格的加工處理,具有柔韌性好、透氣性強、質感自然、手感清爽、舒適別致,符合人體力學和工程力學等特點。不僅如此,竹藤加具外觀典雅平實,美觀大方,貼近自然,具有很高的觀賞性,竹子原有的天然紋路,帶給人一種質樸、古典的感覺,在家居裝飾中營造一種悠閑、舒暢、寧靜的怡然情調[18],滿足了現代人返璞歸真的消費心理。越來越多的人在選購家具時愿意選擇竹制家具。
3.4 家居裝修
現代人多住樓房,想在樓前屋后種些東西總是件難事。在室內種植幾株,同樣可帶來一絲清幽閑適。或是擺上一盆小小的盆竹,不管是客廳還是臥室,總是一份清新與自然。另外,也可用竹桿作作天棚、隔斷、墻面的裝飾,別有一番情調。
對天然竹材進行加工可制成竹地板。竹地板花紋清晰優雅、富有彈性、防潮、不發霉、硬度強、冬暖夏涼,給人以回歸自然的美感。與木地板相比,竹地板在物理性能上如抗折強度及表面耐磨程度要比木地板高出一倍左右。不僅如此,由于樹桿的直徑比竹子要粗得多,受陽光照射的影響大,陽面與陰面的色差很大。因此,同一材質、同一等級的木地板色彩不易統一,而竹地板的色差較木地板來說要小得多。再次,木地板價格受材質影響很大,好的材質最貴可賣到500元每平方米,甚至更高,而普通材質的也要200元每平方米左右。從價位來看,竹地板也只相當于木地板的中低檔價位。因此,竹地板近年在我國南方和東南亞一些國家較為流行。
在竹地板地基礎上,人們又結合木地板的優點,生產出了竹木復合地板。該地板具有竹地板的優點,外觀自然清新、紋理細膩流暢、防潮防濕防蛀以及韌性強、有彈性等;另一方面,由于該地板芯板采用了木材作原料,故而其穩定性較竹地板好,結實耐用、腳感好、隔音性能好,而且冬暖夏涼,尤其適用于居家環境以及體育娛樂場所等室內裝修。從健康角度而言,竹木復合地板尤其適合城市中的老齡化人群以及嬰幼兒,而且對喜好運動的人群也有保暖緩沖作用[18]。竹木復合地板已成了城市居民地面裝修的重要材料之一。
居室內的裝飾小件也大有竹子的發揮空間。我國傳統的竹刻、竹編有著自然的風韻,再加上藝師的巧奪天宮,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喜愛。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擴大,竹制工藝品更是跨出國門,遠銷海內外。現在,人們向往自然,倡導綠色,竹制工藝品正切合了這一主題,可以說竹制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將成為裝修的又一亮點。
3.5 家居生活
竹子可制成許多日用品。如竹涼席、竹扇、竹傘等。竹涼席是我國日用竹制品的大宗產品,在我國南方各省均有生產。其中,以湖南益陽的水竹涼席和安徽舒城的舒席歷史最久,堪稱我國竹席中的珍品[6]。歷史修久的中國書畫的書寫工具——毛筆也是竹子制成的。竹子還是造紙的好材料。德國聯幫農業研究所研究:竹子的蒸發系數小于300,低于傳統的碳3植物,因此水的利用率更高。竹桿蘊含的能量每千克干物質燃燒可放出17.1兆焦的熱值,纖維素含量超過40%,使它更適合作為產生能量和造紙及生產紙漿的原料。我國傳統造紙均以木材為造紙原料,但目前隨著城市化的加快與木材需求量的增加,木原料造紙出現了原料的緊缺。竹子有著類似木纖維的竹纖維,可以造紙,這大大緩解了造紙原料的供應不足,而且以竹為原料造紙要比以木為原料造紙的造價低。竹子將成為造紙業的重要原料之一。另外,我國很多傳統的民間樂器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子與人們的娛樂生活緊密相聯。
竹子提取物竹醋液有著很好的殺毒去異味的功效。如將竹醋液直接噴灑在衛生間等有惡臭的地方, 能消除臭味, 保持空氣清新,噴灑一次能維持3~5d[15]。竹子燒制成的竹炭可吸附甲醛,凈化空氣,除去冰箱、廁所、衣柜等里面的異味。日本某公司在制造家具用的木板上貼一層噴涂了竹炭粉的薄膜,以消除甲醛等有害化學物質引起的“新居綜合癥”[5]。另外,竹炭放置在電腦、電視和微波爐等旁邊,可遮擋電磁波輻射,有利于健康。
4 行
在先秦時期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設施的使用中,竹就得到的廣泛的應用。春秋戰國時期車上的許多設施是取竹制成的,先秦時期的轎子也是取竹制成的[7]。而用竹來搭竹橋的歷史就更為久遠。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用竹架橋作通行設施。《紅樓夢》大觀園中就有竹橋。云南中緬交界的瑞麗江上架設了一座長達400m 的竹橋, 不僅能走人還能通行小汽車。最負盛名的竹橋是四川都江堰的安闌橋, 是用10根碗口粗的竹索平列, 上面平鋪木板而成的竹索橋,兩旁還有6 根較細竹索作欄桿, 現今竹索已用鋼索代替,是一處深受游人喜愛的橋梁建筑景觀。北京紫竹院公園用竹仿建了侗寨的風雨橋, 是頗具民族特色的竹橋建筑景觀[16]。在江南水鄉,竹制的竹筏和竹船是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
德國聯幫農業研究所研究證實竹子比其它可供選擇的作物對水的利用率更高,而且竹稈具有很好的機械性能,因此適合生物能量的轉換。該研究所通過對竹子高溫分解來氣化和生產油。氣化是未來生產車用燃料電池和發電機的合成氣和氫氣的新興技術,而這兩項技術都需要象竹桿這樣的密實型材料。在未來不久的時候,或許你所駕駛的汽車用的油就是用竹子生產出來的了。
參考文獻:
[1]朱石鱗,馬乃訓.中國竹類植物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吳良茹,王恩苓.赴美國竹業考察報告[J].竹子研究匯刊,2003,22(2):9-14.
[3]楊志清.綠色環保型纖維——竹纖維[J].北京紡織,25,1:63.
[4]林奕賢,杜文琴.竹纖維的性能及其產品開發[J].五邑大學學報,2006,20(3):76-78.
[5]張東升,王戈,張新萍.竹炭利用綜合評述[J].世界竹藤通訊,2004,2(1):1-3.
[6]謝貽發,謝貴水,姚慶群,等.我國竹類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與前景[J].熱帶農業科學,2004,24(6):46-52.
[7]關傳友.論先秦時期我國的竹資源及利用[J].竹子研究匯刊,2004,23(2):59-64.
[8]藍曉光.中國佛教里的竹[J].世界竹藤通訊,2003,1(1):39-43.
[9]何鈞潮,張慧,朱永軍等.天目竹文化初探[J].竹子研究匯刊,2003,22(3):70-75.
[10]王強,詹志蘭.竹汁的抗氧化活性及天然竹汁飲料的研制[J].食品科學,1998,19(10) :17-21.
[11]郝培應,徐有明,皮忠來.竹類植物衍生物的生理活性及其療效的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2004,17(3):21-24.
[12]劉翠,王文久.竹葉資源研究進展及開發利用——兼談云南叢生竹竹葉資源開發對策[J].林業建設,1999,6:10-14.
[13]蔣新龍.竹醋液的生產及其應用[J].竹子研究匯刊,2004,23(3):34-37.
[14]王偉龍等.浙江省竹炭的加工現狀和對策[J].竹子研究匯刊,2002,21(4):58-63.
[15]胡永煌.竹炭、竹醋液生產技術及應用開發研究進展[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2 (22) 3: 79~82.
[16]關傳友.中國的竹景觀資源[J].竹子研究匯刊,2003,22(2):73-78.
[17]張莉,程慶基.竹纖維的開發及應用研究[J].中國纖檢,2006,11:34-35.
[18]張爽,馬濤.居室中的竹文化[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4,9:67-69.
基金碩目:山西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基金(2005037)
[作者簡介]:王娟(1981-),女,山西盂縣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生理生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