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
22
2018-05
編輯:管理員
源于:新聞中心
瀏覽:685次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家對基礎建設投入大量資金,高速公路建設不斷加快,高速公路里程不斷增加。高速公路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不僅是人員和物資流通的高速通道,也是大尺度的線狀景觀廊道。人們對高速公路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于交通運輸等基本功能,道路美學、環境保護、自然融合在道路建設中越來越受重視。道路景觀是指用路者的運動速度為零,視野中看到的則是道路與環境的三維空間形象。前者是動態的,后者是靜態的。道路景觀也包含路外人視覺中對道路及其環境配合的宏觀印象。
在道路建設得技術體系中,道路景觀及環境因素日益重要。高速公路是自然環境和人工構造物的結合體,也是實現景觀設計和環境再造的重要載體,健康的高速公路環境體系會為道路使用者帶來審美和駕駛體驗方面的諸多積極影響。實踐證明,良好的環境設計一方面可以大大改善沿線的生態狀況,盡可能減少大規模土方工程給自然生態帶來的破壞;另一方面可以極大地豐富沿線的景觀構成,充分發掘公路的旅游潛力,還有助于消除或減輕駕駛人員的疲勞,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高速公路的景觀同其它的景觀相比較,有著屬于自己的特點,首先,它是一個動態三維空間景觀,具有韻律感和美感,道路把不同的景點結成了連續的景觀序列,使人產生一種累積的強化效果。第二方面,高速公路本身又成為景觀的視線走廊,引導人們的思想。因此,要求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人員必須具有哲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地理學、生態學、汽車理論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風景規劃、道路設計、建筑設計、美學、文學等多方面專業知識,從形式美感、空間美感、時空美感和意境創造中去進行高速公路景觀設計。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能使本來生硬、單調的公路線性變得豐富多彩,創造出許多優美的景觀來增添旅途興奮點;能使裸露的填方、挖方、路塹、路堤邊坡等披上綠裝,將公路對周圍環境的負面影響盡可能減低;能使公路周邊自然人文景觀資源與環境有機結合,讓公路構造物能夠巧妙地融入周邊環境中,給高速公路使用者帶來舒適的行車環境。
1.高度公路景觀規劃設計原則
1.1 功能性原則
高速公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為運輸通道,運輸物資。高速公路是供車輛行駛的,因而進行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公路的功能性原則應放在首位。要充分考慮高速公路的特點,以滿足公路交通安全和交通功能為首要宗旨,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考慮公路的景觀效應,切不可舍本逐末,為了景觀而景觀。
1.2 生態保護原則
大量的事實和教訓告訴我們,只有對生態資源進行持續的維護和利用,旅游公路及旅游業才有發展前途。特別是川西許多生態脆弱地區,生態之路是旅游公路建設的生命之路。
1.3 經濟適用原則
經濟適用原則主要包括:一方面,要求規劃設計人員。選線時,應在保護好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盡量考慮施工及交通的經濟合理性,如果兩者發生沖突時,盡可能將對生態系統的破壞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合理學習和借鑒國內外高速公路修建的經驗和教訓,切實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力爭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
1.4 景觀及人性化原則
高速公路的設計首先是為了實現交通暢通與行駛安全的基本功能。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如何消除司乘人員心理上的壓抑感、緊張感及視覺上的阻擋、眩光等因素作為優先考慮條件。當然,在滿足這些基本條件的前提下,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以及人性化設計,是作為設計人員必須考慮的。高速公路應給司乘人員提供了了解地區風貌的信息,讓人們能欣賞優美的沿途風光,為其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另外,還須為司乘人員修建符合人們生理、心理需求的構造物、服務設施、交通標志等。一條好的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道優美的人文景觀風景線。
2.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策略
隨著高速公路的不斷修建,應該盡可能從公路沿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自身特點出發,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觀資源、發揮原有的優勢,注重強調地方特色。在首先滿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巧妙地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進行一定的地形改造、景觀設計,從而加強沿線景觀效果,以達到自然、舒適和美觀的景觀生態道路。
2.1 與環境協調發展
在進行高速公路規劃時,對各種影響因素分類進行調查:可以簡單分為氣象、生物物種種類、沿線的城市規劃、居住人口等方面,盡可能掌握公路沿線的現狀及其環境現狀。選線時,對于線路的走向,與城鎮或者人們的聚居區域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大規模的拆遷,保護水利設施,對沿線經過的大中城市,采取“遠而不疏,近而不進”的原則,并緊密結合它們的城市發展規劃及國土開發計劃。在規劃中應考慮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態所產生的交通需求,通過協調交通與土地使用的關系,降低敏感區域內的交通需求,減少污染。在規劃區內進行空間敏感性調查,按其生態環境劃分敏感區,并根據其保護價值確定敏感程度,繞過各區域的敏感度等級高的地區,從而避免對生態系統的過大影響。
高速公路主體設計與生態環保工程設計應該同時納入設計者的考慮范圍,應研究公路的動態環境,了解人們行車時的感受,以此來指導環境設計工作。在滿足線路設計基本功能與相關規范的前提條件下,調查路線線位和高程,注意沿線的地形、植被特征,改善構造物的結構和位置,保持原有土體的面層結構,盡量減少工程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2.2 保護沿線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
高速公路在修建工程中及通車后產生的廢氣、噪聲和垃圾等勢必影響和改變沿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補償。如現在常用的設置高架橋、隧道工程來減少對野生動物兩區交往的影響;對公路兩側因施工破壞了植被進行修復,恢復野生動物被破壞的生息場所,為野生動物提供新的生存空間,盡可能減少對野生動物生存空間的破壞。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設中,保護其原有的綠地、水源,維護原有地形的差異,特別是公路沿線的歷史遺址、名勝古跡及保護區,在設計和施工時,要做到將這些因素的影響減少到最低。公路的線形、收費站、服務區的建筑應與周圍的自然、人文環境相融合,盡量做到不留人為破壞的痕跡,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2.3 恢復公路沿線景觀
對于公路沿線景觀,根據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進行相應的綠化,形成地域特色鮮明的“生態綠化帶”,以期達到綠化環境、保護路基、增加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這也是高速公路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環節。公路沿線應該根據所處的自然環境,依照“適地種樹”的原則,選擇當地的適生植物進行綠化,從而體現地域特色。充分顯示地區的綠化景觀特征,使道路沿線的景觀生態融于當地環境之中。采用景觀生態學的方法,根據周圍環境的背景來恢復由于公路邊坡開挖時受破壞的植被,還其本來面目,形成高速公路沿線的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生態系統。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國家基本建設的推進,讓人們愈來愈認識到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矛盾,也逐步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高速公路建設應加強對沿線生態景觀的維護和利用,保護原有自然生態系統其可持續的、穩定的、發展的態勢。以實現可持續發展,造福當代、澤及后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高速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綠化[J].森林工程,2003,(1).
[2] 張陽.公路景觀學[M].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 黃江波.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綜合體系研究[D].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