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花園又名萃錦園。恭王府傳說是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及大觀園。它地處有江南水鄉風味的北京什剎海柳蔭街。園面積2.7公頃,是一處典型的王府花園,既有中軸線,也有對稱手法。
萃錦園是在明代舊園上重修的,初歸清乾隆時大學士兼一等公和珅。和珅深得乾隆器重,但是貪贓枉法,待乾隆一死,嘉慶以二十條罪賜以自盡。和珅二十多年為官資產盡歸嘉慶帝。于是當時有一說法:“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府邸入官,被嘉慶賜給他的弟弟慶僖王,成為慶王府。咸豐帝即位,王府被轉賜咸豐弟弟恭親王奕訢,成為恭王府。同治時仍歸奕訢子載瀅。1929年輔仁大學購得。因園在同治年間和光緒年間重修過,故園林基本是光緒年間風格,但是山水部分應還是乾隆年間的風格。
園林在恭王府后部,分中路、東路、西路。中軸上依次是園門、飛來峰、蝠池、安善堂、方池、假山、邀月臺、綠天小隱、蝠廳。中路建筑和山水基本對稱。東、西兩路只是山體對稱,建筑不對稱,東路以建筑為主,西路以山水為主。整個園林由六條山龍圍合:南面、東面、西面各有兩山,中路后部有一山為中龍。
園林入口在中路,中路分三進院落。園門為晚清流行的西洋式拱券門。門額由恭親王手書“萃錦園”三字。入園迎面為左右兩青石假山夾道,之間有一空地。立此上看,則額:曲徑通幽;左看,則曰:垂青樾;右看,則曰:翠云嶺。據此,方覺此地非凡,有如入神仙洞府一般。過夾道,見前面有立石如壁,曰:飛來峰。飛來峰東有一小亭依附于山腳,曰沁秋亭,亭內做成流杯渠,文人墨客于此可做曲水流觴游戲,它是蘭亭情結的延續。
過飛來峰,就是中路第一進院落。這一院落是一個三合院。前面一個水池,水源來自西路的大方池。此院水池做成一只向前飛舞的蝴蝶平面,取“蝴”的諧音“福”,而名為福河。福河上原有渡鶴橋。載瀅詩《補題邸園二十景》稱“長橋臥波,四顧浩如。”三合院主體建筑安善堂為面闊五間帶前后抱廈的建筑。安善堂東西出抄手廊,廊折面向南,成東西兩廂。東廂名:明道堂。西廂名:棣華軒。
過安善堂,進入第二進院落。此院落是一個四合院。正前方是高聳一石山名滴翠巖。山系太湖石構。山上一廳,面闊三間,名曰:綠天小隱。廳前有一臺,曰:邀月臺。中秋望月,此景堪稱第一。廳東西接廊,轉而南下,續第一進曲廊。中接東西兩廂,東曰:韻花簃。簃即為堂邊小屋。在蘇州網師園有殿春簃,表示晚春之屋。韻花簃即是看花聽曲之屋。滴翠巖下,有石洞,名:秘云。內嵌康熙手書“福”字石刻。有水從洞中流出,在滴翠巖前積成一灣。昔日,恭親王之子載瀅有道:“巖以太湖石為之,疊壁谺谺,不可具狀。復鑿池其下,每風幽山靜,暮雨初來,則蘚跡云根,空翠欲滴,吟嘯徘徊,覺世俗塵氣為之一息。”
過滴翠巖,則為中軸線最后一進院落。院落終點是蝠廳。因建筑正廳五間,前后出抱廈三間。兩側又出耳房,耳房比正廳略前,形成曲折對稱類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廳。也是以蝠喻福。到此,可見全園有三福,各據一院。前院福河,中院福字,后院福廳。這與建福宮花園、乾隆花園之祈福是一致的。《尚書.洪范》五福之說:“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不僅皇帝求福,就是平民也在求福。
東路以建筑為主。東有兩山南北奔趨,兩山各在東南和東北轉折成圍合狀。建筑分三個小院。,南面靠東院入,抬頭是一精致垂花門,入內為狹長院落,院內當年種竹,正廳為大戲樓之后部,西廂為中路明道堂之后卷,東廂為一排廂房,院西為另一個狹長院落。入口月洞門,曰:吟香醉月。北面是東路的主體建筑大戲樓,戲樓自成一個小院,面積達685平方米,院內有前廳、觀眾廳、舞臺、扮戲房等,廳內裝飾豪華,是王府的觀戲處。
西路以山水為主。西路的起始部分從飛來峰西走,在南端是兩山之間的一個雄關。關名曰:榆關,榆關即長城的山海關,是長城的象征,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美稱,當年,清代皇帝就是從此入關,在園中設此關足以表示園主不忘記清祖從山海關入主中原的豐功偉績。榆關之前是西路的中心大方池,方池東南角出細流折東與福河相連,大方池之中有一個方形小島,島上是觀魚臺,以此來喻莊子濠上觀魚之樂的典故;池西是西山;池前有五間堂屋。東出抄手廊與中路滴翠巖的曲廊相接。
全園分三路,成多個院落。以福字貫穿全園,表明主題明顯。山勢圍合有新意,榆關雄峙也有新意,但東部建筑較多,中部曲廊的圍合也不夠有機,特別是理水較差。從堆石、建筑、植物、格局上看仍有北方園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