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背景
歡樂谷總占地面積35萬m2,總投資8億元人民幣,是繼錦繡中華微縮景區、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后的又一大型主題公園。它融參與性、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于一體,是一座主題鮮明的、高科技的現代化主題樂園。
歡樂谷一期主題公園已于1998年10月建成開業,二期位于華僑城杜鵑山以北,緊鄰一期瑪雅水公園,占地面積18萬m2,也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五一”旅游黃金周期間接待游客23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在主題構思、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等方面,拓展了新思路,打開了新局面。
回顧歡樂谷二期主題公園的規劃建設,有很多值得總結探討的東西。主題公園的景觀與其他類型景觀相比,有其鮮明的特點。從景觀規劃、設計、施工圖繪制到施工建設有其自身的規律。
2 總體布局及主題分區
歡樂谷二期主題公園分為老金礦區、颶風灣區、香格里拉森林探險區和URBIS休閑區(開業后稱為陽光海岸)4個主題景區,每個主題景區景觀緊扣各主題故事線。基地中部為中央水體,金礦鎮與一期金礦漂流相銜接過渡。環園小火車貫穿4個主題區域,同時也豐富了游客游覽方式。
2.1 老金礦區
老金礦區位于歡樂谷二期用地的東南角,與一期用地相銜接。
2.1.1 主題背景
18世紀中期美國西部曾經有一個偏僻而美麗的小山谷。一條條富含黃金的礦脈在這里無人打擾地躺了幾萬年,直到有一天被人偶然發現,于是寧靜被打破了。人們蜂擁而至,淘金狂潮再一次掀起。人們在流淌著黃金的小河旁搭起了帳篷,建起了淘金營地,后來就有了中國人開的小飯館,慢慢地,銀行、旅店、酒吧、鐵匠鋪、木匠鋪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了小鐵路……
2.1.2 項目設置
(1)金礦漂流;
(2)金礦鎮;
(3)金礦山;
(4)淘金營地;
(5)淘金河;
(6)金礦劇場。
2.2 颶風灣區
該區位于歡樂谷二期西部,東接老礦金礦區,北連URBIS休閑區。
2.2.1 主題背景
加勒比的一個漁村,有著宜人溫暖的氣候和和煦的海風。很多年以前,頻繁地受到颶風的侵襲。惡劣的天氣使得捕魚變得十分困難,漁業幾乎停頓了近一個世紀。直到最近,小島被重新“發現”出來,她古怪的天氣形態以及神奇美麗的自然生物造成了小島現在的情形。“颶風灣”的名字傳播開來,小島成為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旅游地點。游客都充滿好奇地想體驗這座小島上獨特奇異的天氣環境和令人驚恐的暴風雨……
2.2.2 項目設置
(1)颶風眼;
(2)天旋地轉;
(3)激流勇進;
(4)颶風表演場;
(5)歡樂天地——她緊靠颶風眼,因此這里也是當年的重災區,可怕的颶風,海沙都涌上了大街!漁村街上的大樹倒的倒,歪的歪,甚至有的被連根拔起。酒吧里的酒桶飛到了樹上。一副木構的墻帶著門框插在了沙地上。樹干上還掛著輪胎。瞧,如今這里已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6)樹橋——當年,村里最大的一顆古樹也被無情的颶風劈成兩半,恰好落在一段被颶風沖毀的路面上。人們在樹干上鋪上木板,這樣就成了村里的“樹橋”了。熱愛生活的人們在樹干上穿上麻繩,便是樹橋的護欄。
(7)花蔓攀墻——穿墻的船板、桅桿、魚網,高低錯落交織成“花架”(攀援植物的載體)。于是花草“飛”上天;攀援植物為游客帶來蔭涼。
(8)斷壁又蔭——颶風過后留下的斷墻和生機盎然的生態景觀構成了一種殘缺而永恒的美麗。在這里鋪上木地板,又成了休閑賞景的好地方。
2.3 香格里拉森林探險區
該區位于歡樂谷二期的東部,處于老金礦區、URBIS休閑區及中央水體之間。
2.3.1 主題背景
中國滇西北大山叢林深處的一個小村,歷來是探險者的必經之地。小村下臨虎跳峽,遠處是終年積雪的玉龍雪山,這里有納西族的木樓、摩梭族的水楞房、藏族的石板房和喇嘛廟。甚至有一種頗具歷史混雜的意味,隱隱透露出絲絲神秘的氣息……
2.3.2 項目(景觀)設置
(1)紅龍古堡——過山車;
(2)恐龍溝——挖掘現場;
(3)斷橋冷飲;
(4)水車商店;
(5)叢林狩獵;
(6)影視特技館;
(7)香格里拉花園。
2.4 URBIS休閑區
該區位于歡樂谷二期北面,東與森林探險區毗鄰,西南與颶風灣區相接,地勢坐北朝南,南邊為中央水體。
2.4.1 主題背景
這個區是一個家庭娛樂區——草地休閑、熱帶海灘、迷你高爾夫場地。進入該區,輕松歡快的空氣撲面而來,孩子們有的堆沙,有的在水中嬉戲。看著天真快樂的孩子,父母則在通透的房子里享受涼爽的海風。
隨著一聲歡樂的笛鳴,火車轟隆隆地駛入URBIS休閑區。利用地形配合綠化使空間隔而不斷,同時結合卡通效果的塑石將水渠處理成生動的景觀效果,這樣一條本來乏味的直線就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旅程。明亮的鮮花、密密的叢林、蔚藍的天空、粼粼的波光,縈繞在我們耳邊的是孩子們清脆的笑聲……
2.4.2 項目設置
(1)熱帶海灘;
(2)沙灘活動場;
(3)沙雕場;
(4)休閑走廊;
(5)兒童觸摸池;
(6)迷你高爾夫。
3 景觀特色
景觀的規劃圍繞故事線展開,景觀的設置表達各次主題內容和場景。在創造主題特色景觀的同時,合理布置游覽路線、服務網點等功能設施。
3.1 老金礦區
該區總的體現荒蕪、浮躁的氛圍,展現淘金狂潮過后留下的場景。全區色彩以土黃色為主調,在金礦小鎮色彩變化較為豐富,淘金河區是掩映在綠樹之下的暖色調。礦山車站的色彩是在土黃色山體映襯之下的冷色調。
3.2 颶風灣區
該區著力表現“颶風襲擊后的海灣”,惡劣天氣造成的損壞隨處可見。陽光明媚時,在平靜的海灣漁村,游客來到海邊享受海灘和陽光。
景觀設計體現主題,并做出合理的功能安排。突出明媚的陽光,和煦的海風,絢麗的花朵。色彩是亮麗的加勒比色彩——絢麗、清新、透亮……
3.3 森林探險區
該區再現大山深處民族特色,彌漫著一種神秘的氣氛。以山體、瀑布、跌水、溪流為骨架,冠以層次豐富的綠化環境,建筑風格有多民族混合特色。游步道穿行其中。空間分隔多,視覺變化大。色彩以綠色為主調,遠景是冷色調,近景色彩對比強烈。
3.4 URBIS休閑區
該區景觀有別于其他主題區域的緊張刺激,以輕松浪漫為基調。體現熱帶濱海特色,景觀建筑以休閑為主要功能,考慮相應的服務需求,體現異國情調。
游客置身其中,異國小島海濱的感覺油然而生。休閑區內的人造水體及“海水”都非常清澈干凈,并配有木板棧道及其他叢林景觀。
4 綠化設計
綠化工程設計充分了解主題公園的總體構思,準確把握颶風灣、老金礦、森林探險及URBIS休閑區的景觀氛圍。將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群落作為主題,力求做到功能上的綜合性、生態上的科學性、配置上的藝術性、風格上的地方性以及經濟上的合理性。
4.1 老金礦區
體現美國西部山谷金礦的氛圍:荒漠的風格。金礦鎮選擇葉子較為稀疏的大樹,門前屋后布置有沙漠特點的花草。
水體周邊及人流集中的區域處理成沙漠綠洲,與其他區域干燥荒蕪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
樹種的選擇以枝干清晰、葉片稀疏的品種作為遮蔭樹。配以仙人掌類葉子退化以減少蒸發的品種表現沙漠的特點。有些區域處理成巖石園的效果。淘金營地及淘金河邊配植大樹,以解決遮蔭問題。
4.2 颶風灣區
當年的颶風給海邊的植物群落以毀滅性的襲擊,多少年之后,海邊的沙地上又長出了青青的綠草。綠色的地被上生長著絢麗多彩的花朵,生機勃勃的灌木和風姿綽約的熱帶椰林營造出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
當年留下的東倒西歪的大樹,有的還頑強地活著,而另一些枯死的枝干上又長出了附生植物,還點綴著花朵。如今人們在東倒西歪的大樹上掛起了遮陽布。吊床、躺椅使人們享受陽光與空氣。
植物以棕櫚科等熱帶植物為主,地被多用陽性的、色彩明亮的花草,體現“加勒比海”風格。植物配置與主題景觀緊密配合,著力表現“颶風襲擊后的海灣”。同時顯現植物勃發的生命力及人們因勢造景的匠心。其植物景觀主要體現4種場景:
(1)颶風過后;
(2)自然恢復;
(3)利用現狀;
(4)重新建設。
此外,人流集中區及休息等候區等不同的景點景區利用層次豐富的綠化分隔空間,解決了遮蔭問題。
西面住宅區利用高大喬木如白千層及中層枝葉繁密的散尾葵等植物遮擋視線。利用植物配合其他景觀元素營造颶風過后自然恢復生機盎然的景觀特色。使景觀“新”與“舊”對比,“新”與“舊”共生。
4.2 森林探險區
綠化設計充分利用有限的綠化面積,采用各種手段體現“大森林”的生態特點。具體手法是:
(1) 營造層次豐富的群落(表1)。
(2)種植適當的大樹 根據實際需要多選擇大樹,以求在短期的內營造森林效果。
(3)水體駁岸利用水生植物做軟化處理。
(4)立體綠化——大量的塑石采用平面錯位,空間留種植穴的辦法,增加綠化面積。
(5)屋頂、斷墻種植附生植物。
(6)地面采用塊料,石縫間播種草種。
(7)園路、構筑物“就地取材”,用原木構筑,增加“木”量。
(8)有需要的區域設置微噴頭——降溫并增加濕度,利于植物迅速生長,促進苔蘚等附生植物快速生成。
(9)重點地段叢林狩獵區域是多處視線的交匯處——采用植物等多種造景元素分隔空間,使空間越分越大。
4.3 URBIS休閑區
綠化設計以熱帶海濱植物為主,營造輕松和諧的濱海生態環境。水中植水生植物,島上綠樹成蔭,密林區的沿岸叢植椰林。其他呈組團密植濃蔭樹種,高地疏林區多留山坡草地,西北角利用地形及密林區分隔空間,做到隔而不斷,使鐵路沿線偶爾可見休閑區景觀。變電所及周邊采用塑石造“火車進隧道”的景觀。“隧道”局部開“天窗”,可見“天上”的植物。植物配置樹種選擇考慮兒童活動的安全性。
4.4 鐵路沿線
鐵路沿線綠化設計,主要解決遮蔭問題,同時遇“景”則借之、遇“丑”則障之。沿線植物配置粗放(遠看);站臺植物配置精致(近觀)。
沿線樹木根據相關主題區域的風格,分別選用大王椰子、海南椰子、油棕、臺灣相思、銀葉桉、白千層、落羽杉以及各種沙漠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