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_欧洲国产在线精品手机版_欧美日韩精品色图在线观看_7723在线观看免费播放_无码动漫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潮喷失禁大喷水AV无码_成年女人vr免费视频播放_4480yy亚洲成年私人影院_认识几年亚洲国产精品超碰_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湖南寓安園林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新聞中心

從田園到高科技園——“園”的含意(之一)

22 2018-05
編輯:管理員 源于:新聞中心 瀏覽:845
曾幾何時,人們開始將一些并不令人十分喜歡的工作或生產場所冠以一個自然的、充滿浪漫色彩的、作為世間天堂和休閑場所的“園”(Park)字,從而產生了工業園 (industrial Park)、企業園(Corporate Park)、商務園 (Business park)、辦公園(Office Park)以及科學園(Science Park)。盡管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于發展商在極力美化其項目,使其更具有魅力,從而更具有商業價值,但它至少還有 兩層含意值得我們去挖掘。 其一,設想在一個充滿自然的“園”中工作本身說明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的追求,一種人所向往的趨勢; 其二,現代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高科技園區或辦公園區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這種在“天堂中工作和生活”的理想。
  作為一種理論的探討,我們將從園,即自然或人化的自然,與工作、生活及娛樂的關系發展歷程著手,認識一下現代科技園和企業園的深層含意。從而也是“園”本身的含義,和以“園”為重要對象的園林設計學科的含義。
  我們盡可以把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推溯到猿猴時代的叢林生活,和猿人時代的疏林—草原及穴居生態經驗(Orians,1986.俞孔堅,1998)。這些經驗是形成人類環境認知和環境理想的最底層的積淀。作者把這種積淀下形成的人的理想景觀結構稱為生物基因上的圖式。而“園”作為在人類意識支配下的人工化的自然景觀,其更直接的原型則是田園景觀。田園的生活,向來為權貴和雅土們所向往,由田園發展到花園、公園,再到花園城市,再到產業園、高科技企業園等,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歷程和人們的社區活動及生 活方式打在大地景觀上的烙印。

  1、 田園:溶自然、生產、生活和娛樂為一體的原始模式不管從什么時候開始,從獵采過渡到定居生活為特征的畜牧和耕作,是一場革命,史學家稱其為農業革命。

  
于是,田園便隨之產生,這種田園景觀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田園的主體是農民(或牧民),他們主要靠人力和畜力生產,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簡單勞作,他們依賴于這塊有限的土地,在滿足神與君主的稅量之后養育家人。在田園,他們選擇一塊安全而健康的地方,集居而形成村落,并世代傳承,與他們勞作的土地相依為命。
  第二、田園景觀本身的主導功能是生產,種植食物、纖維和薪炭,牧養牲畜的過程體現在整個田園景觀中。農民們墾田種植,挖瀆排灌,掘塘蓄水,壘墻護士。歐洲的牧人們挖漕或植籬笆以圈牛羊,養育林叢以供薪炭。由于種養殖的對象的不同便導致了景觀的差異,這便直接影響到以后各個文化圈的園林風格的差異。如意大利山地的葡萄園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臺地園的原型:中國桃花源式盆地田園景觀則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山水園林 的一個原型;而對以后的公園和產業園具有更直接影響的英國自然風景園,則更明顯的是英國鄉間牧場的演變。
  第三、自然與生產、生活及娛樂的原始結合,生產不但成為田園景觀的功能指向,在田園中的生活和娛樂實際上都尚未完全從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因此,“田園生活”,實質上是以田園的生產為主導過程和母體的生活、娛樂的綜合。當蘇格蘭高地上的兩位牧羊人在看護羊群的時候,以木棍推擊石塊為游戲,這便有了高爾夫的休閑運動;而當在家宅的菜園里除了培植蔬菜瓜果外,還夾種幾株用于觀賞的花木時,園藝作為一種休閑便出現了;村民們在共同收獲入庫時,歡樂和歌舞便由此而生;當鄰村的牧牛男女邂逅于同一片豐潤的草澤之中時,交流和生活更從此開始。
  溶自然與生產、生活和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生活”一直為農業時代的文人雅士們所贊美,也為工業時代的人們所向往,只因他們不是“桃花源中人”。農人們的干辛萬苦,大自然的刻 薄無情是田園外的人們所未嘗體驗的。農人們在與自然力的不斷較量、探試過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回避自然的暴躁,又如何享受大自然的溫存,把經驗刻寫在大地之上。它展示給田園外的人們一種和諧的格式——一種體現人對自然依存關系和人對自然的適應過程的格式,喚起人們的一種歸屬感,并使人認識到其在天地、宇宙間的定位。與站在城市高層俯看高樓林立之時的崇高感,站在市政大廳前平視幾何式廣場及景觀軸線時的自我為中心的自豪感以及當迷途于沙漠中、大海上或 是叢林中的卑怯和恐怖感相比,田園景觀所給人的則是一種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卑不亢感受,是一種親切和宜人的感受。
  實際上田園包含了未來城市發展和理想城市模式的所有元素,只不過它們的功能發生了改變,由生產功能,轉為非生產性的環境保護、休閑、娛樂等功能。
  田園中村民共賞的水域、河流和公共活動場所,乃至雖為私人歸屬卻無論在視覺上和功能上都有開放性的田地、牧場本身,是城市公園的原型(Jackson,1984)。宅前屋后的菜園是貴族別墅花園的原型,也是20世紀郊區化后獨家住宅的前后院的原型。歐洲牧場中的薪炭林以及中國農田中常見的用以保護生產、生活環境的風水林、風水山,實際上是城郊保護地的原型。 
  從某種意義上講,田園也正是工業時代初期霍華德 (Ebenezer Howard)“田園城市”(Garden City)模式的原型。

  2、 院子、花園和宮苑:自然及其功能的新組合

  當種植不是為了生產而是為了美,耕作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娛樂時,花園便產生了。當然,首先擁有花園的是農業時代的少數王公貴族以及神權的擁有者們,因為他們可以不勞而獲,將少數剩余價值控制在自己手里,身居城市或城外別墅。接著,到了工業化時代的后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郊區化的進程,西方中產階級也有了帶花園的獨立家居。這些郊區獨立家居盡管與貴族的豪宅的規模與檔次比較相距甚遠,卻同樣有了一片為美而種植和為娛樂而耕作的前院和后院,一個微型的、美與休閑的田園。
  花園和房子相結合成為人居環境中的一種最為重要的景觀,它在人的尺度上,界定了個體的人與日常行為與自然景觀的關系。在這里,人們渡過了大部分戶外生活,也正是這里,房子和戶外相交融,建筑與景觀設計專業相交疊。在歐洲,花園是指建筑周圍的全部私有空間,在美國房子周圍的空間叫院子(Yar6),在中國則因為四合院的布局,戶外空間多半在建筑圍合的中間,因而叫庭院,而貴族則有后花園。花園主要的功能是它與住家相聯系的休閑和娛樂;但它也是園主人其他活動的場所,包括作為非農業生產的場所和辦公的場所,它們都對理解后來高科技企業園的形成有一定的意義。

  2.1 院子(Yard)
  中國文化中的庭院及美國文化中的院子,都不完全等同于花園,如果比較一個獨立家居的三個概念,即地塊、院子和花園的話,那么地塊意味著地產,院子則意味著一個圍合的,具有于某種功能的場所,而花園則意味著照料、投入、 觀看和欣賞(Groth 1990),這三者構成了一個照料的等級層次,美國人擁有私人地產,并在其上圍筑了院子,而在院子中裝點花園(Girling and Helphand l994)。院子和花園是 美國人投注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一個重要場所;是體現對自然的關愛的重要場所。
  庭院和院子也是娛樂與體育和家庭生活的重要場所;是兒童游戲玩耍的天堂。最簡單的是沙坑和塑料玩具,大的院子則可以有網球場、籃球場、泳池、秋千。對成年人來說,后院是廚房和會客室延伸。因而,后院往往置以桌、椅及遮陽傘等各種家具及燒烤爐。這就使后院不但是綜合的家庭娛樂、休閑場所,也是為親朋聚會、交流的非正式場所。
  而更有意思的是,院子和車庫結合,卻是美國文化中的一個創新與發明的戲劇性場所,包括王安電腦和惠普公司的誕生。在加州Palo Alto的Addison Avenue 367號的車庫和院子甚至被正式認定是硅谷的發源地。1939年,在這里William R.Hewlett和Oavid Packard成立了HP公司并發明了公司的第一個產品(Winslow,1995)。院子在美國高科技企業上的這些故事,不得不使我們對其另眼看待,至少院子的以下幾個特點可以被認為對發明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第一、它是一個圍合的、私人的空間,安靜,不被打擾,是一個思考和研制的極佳場所。
  第二、它是一個非正式的工作間和交流場所,它與車庫 結合時,各種不登大雅之堂的零器件、工具都盡可以在此堆 放,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的操作空間。朋友們也可以在此更開放、自由地交流,而不必顧及把地毯弄臟,把家具弄亂。 
  第三、與大辦公室相比,這里與自然更接近。尤其是在加州,陽光、藍天、微風,使院子可以成為一個高效的工作場所。
  正是院子的私密性、非正式性、與自然的接近,使其成 為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這一特質在高科技園的設計中應該得到繼承。實際上,從硅谷的企業園景觀中,人們的確也能看到其與院子之間的淵緣關系。
  實際上,我們可以認為美國院子的每種功能,一旦社會化之后,便形成了同樣具有美國特色的主題性場所。如
  將娛樂場所社會化,便有了類似迪斯尼這樣的大型游樂園;把其體育功能社會化,便有了大型體育運動中心;把其兒童游娛部分社會化,則有了公共場所的兒童活動場;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完全恰當地說,后院和車庫的操作性的放大,正是后來科技園的工作和研究場所,這種比擬盡管有些牽強,但在解剖和認識高科技企業園的構成和氛圍時,是十分有意義的。

  2.2花園(Garden)
  如果我們把院子定義為以功能性、體育性、娛樂性及家庭生活的戶外延伸作為主要特征的私家戶外空間的話,
  花園則可以更狹義地定義為以審美和休閑為主要功能的戶外場所。花園是一種理想化的景觀,是文化與自然的交 流場所。它是人們社會與文化價值觀的反映。它是人們抒發理想、暢想未來、獲得靈感的場所。是純真的、理想的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講,花園的最基本元素應該是自然的。植 物、巖石、地形、水和其他生命,這是永恒的主調,是人對自 然的天生的依賴和對生物的熱愛的表現。 但花園又是人工的,是一種藝術。花園的一個最具魅力的含意是再造的天堂,再造的自然。是一個能滿足人的一切欲望的,任憑人的想象所能創造的最美的地方。在西方它是一個伊甸園的再現;在東方,它是桃花源和蓬萊仙境在凡界, 是須彌世界。因而,它在不同文化,不同時代和社會背景下, 在不同的設計師的筆下,會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它們都會喚起欣賞者不同的、豐富的景觀體驗。中國傳統山水園的曲折幽深,情深意長;日本枯山水所引發的禪思和哲理;英國自然風景園的愜意和浪漫;法國雷諾特花園強烈的秩序感和紀念性;伊斯蘭花園的圣潔和莊重等。這些不同文化的傳統造園風格都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寶庫。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景觀的享用者、景觀的設計原則 和理論、景觀的材料及方法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俞孔堅, 1998)。現代高科技企業園的設計也應有其時代的特色。

  3、官苑、官邸:開辦公與自然結合之先河

  首先把辦公和自然或花園結合在一起的景觀綜合體當局宮苑,其次是各級政府的衙署、官邱。關于古代王官與花園結合在一起的歷史似乎可以推溯至3000多年前的埃及王宮,公元2000多年前古代巴比倫王國的空中花園,2000多 年前中國秦漢的帝王宮苑等。但一般情況下,在古代作為國王辦公、行使朝政的莊嚴宮殿與作為休閑娛樂的花園之間 是有相當明確的界限的。在西方直到文藝復興之前,城堡那高大、堅固的城墻在抵御敵人的同時,也隔絕了與大自然的 交流。中國宮城的防御性結構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上,即 使在文藝復興初期的意大利,別墅建筑尚帶著中世紀城堡式的外觀,而直到15世紀左右,開敞式的文藝復興建筑風格才流行起來(針之谷鐘吉,1991),并繼而影響到歐洲各國。因而才有了17世紀雷諾式的宮苑,其典型代表就是巴黎郊外的凡爾賽——一個將辦公、生活、休閑溶于自然的理想景觀。它以宮殿為起點,更確切的說是以國王路易十四的臥室、辦公室、舞廳和餐廳為圓點,通過水、植物和鋪裝的處理,創造 出一條條向外輻射的景觀走廊,和一個個富有情趣的結點。從近處幾何式的模紋花臺、建筑化的植籬,到遠處自然的森 林和田園,綠色與圖案盡展眼底。在這里,宮殿已沒有城堡式的外墻,而是將窗戶向花園敞開,就連界定整個宮苑的43km長的園墻,也被隱沒于宮苑外圍的森林之中。
  18世紀,美國首都華盛頓沿用了雷諾式宮苑的模式,成為總統及國會行政辦公的整體環境。這一模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風行于美國各大城市的城市美化運動(City Beautiful movement)的一個基本模式Wilson,1989:俞孔堅,吉慶萍,2000)。特別是在各大城市的市政辦公中心,幾何對稱的布局,放射形的景觀走廊,敞向大草地的行政樓以及噴泉、水池,成為一時流行的典型景觀。
  這種來源于宮苑的市政中心設計模式一直傳到美國在亞洲的勢力領地,英國人的殖民地如新德里、內羅畢等,也隨美國的景觀設計師傳到了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最后又回到了獨裁統治時代的歐洲,而成為希特勒以及墨索里尼建設其行政中心的理想模式(Hall,1997)。
  在中國將朝政場所置于自然之中的宮苑景觀可以追溯 很早(周維權,1990),到了清代則到了高潮。幾乎與法國路易十四王朝同時代的順治和康熙大帝以及以后諸皇帝,都不愿意終年在高墻深院、毫無自然生氣的紫禁城辦公,而在北京西郊大肆營建宮苑,最終將用于朝政的宮殿搬到了圓明園與頤和園,使朝政辦公與花園之山水、動植物融為一體。盡管在這里宮殿部分仍是四合院的形式,中國的皇帝們尚沒有像路易十四那樣向自然敞開窗戶,但宮和園畢竟已近在咫尺,宮殿實質上更多的是一種禮儀性場所,而與大臣們商議政事、批閱奏章之事,已大可在優美的環境中進行了。 
  皇帝如此,各級官僚、貴族也自然效仿,只是規模及奢華壯觀程度略有遜色而已,而這種遜色也僅僅因為皇帝的至高無上,臣子們不敢借越罷了。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郊外官邸別墅,還是以后法國貴族們的雷諾式園林,乃 至中國各級州府衙門。盡管東西方在建筑風格、布局形式上的差異,或者君臣之間宮苑、邱府在規模和華麗程度上的差異,在本質上,將宮、堂和苑相結合,使辦公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進行,則是一種追求并實現了的目標。而皇帝、貴族們的辦公環境理想,同樣也可以在擁有相當權力和財力的工業時代和現代的新權貴們中實現。

  4 公園(Park):將自然引入居住與工作的城市公園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貴族花園的大眾化和被引入城市的一片田園。

  它給人的印象是英國田園牧場風光的緩坡草地和樹林。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身心再生的場所,因此休閑、體育、改善生態和視覺環境成為 最主要的功能。專項規劃建設的現代公園是19世紀工業革命和城市化的產物。隨著工業化的推進,19世紀下半葉,大批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成為工人和“城里人”。農業時代作為貴族的居住和休閑的城市很快就變成了工業生產的基地。擁擠 骯臟和嚴重的工業污染隨之跟進,使城市成為一個可怕、黑暗的貧民窟。貴族們當然可以逃避到他們的鄉間別墅,而廣 大市民則遠離田園和自然,只能在黑暗中掙扎,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公園被作為與生產基地的工廠和作為生活區的擁擠不堪的貧民窟完全不同,而且是將景觀引入城市中。對于廣大市民來說,公園就是天堂、是骯臟與丑陋的反義詞。是引入城市鋼筋水泥叢林中的一片田園、一片自然,是一劑醫治城市病的靈丹妙藥,是城市景觀的一支鎮定劑,在擁擠不堪, 不斷蔓延的城市中創造一塊可以讓人大口的呼吸、舒展四 肢、放眼四望的空間。因此,公園被當作城市中綠色的“肺”。
  同時,它對改善社會條件,提高道德水平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西方,城市公園的形成基本上可以認為有兩個源頭,分別來自于田園和花園。第一個源頭是鄉村的公共綠地 (Common,Green),它是歐洲傳統鄉村田園中村民共享的林地、草場和水體,甚至是一些青年人樂于光顧、卻并無風景的村邊空地(Girlirg and Helphand,19943Jackson,1984,)。這種公共綠地概念傳到美洲以后就成為放牧場所、市場和公 共活動場,如美國首都華盛頓中心綠地在建都后的很長一 段時間內就是放牧地,美國麻省的哈佛校園及現在的劍橋公園也是如此。它們最終演化為社區的中心,被教堂、會堂以 及后來的客棧、旅舍所占用。繼而,這種公共場所便成為道路交叉點和商業中心。盡管其原本是功利性的,但這些地方往 往成為綠化和美化的重點。人們對于這種公共綠地的偏愛和向往,在一個方面反映了在社區關系日益衰弱時代,人們對公共交流空間的期望。這種鄉間的活動中心與后來的城 市公共廣場有更為接近的親緣關系,同時也是城市公共綠地,乃至公園的一個重要源頭。在紐約中央公園建成之前,這 些路口的街頭公共空間是市民們主要的戶外活動休閑場所。
  公園的另一個更為直接的源頭是公共花園(Public Garden),或稱為“人民的花園”,即把權貴們獨享的休閑景觀平民化、民主化。這種原始的公園在形式上完全是花園。 它們精雕細刻,飾以各種雕塑小品、噴泉、水池、奇花異卉, 而對植物空間的設計則考慮很少。這些公共花園主要用于被動的休閑和觀賞,諸如散步、露餐以及舉辦一些公共及文化性活動,包括小型的園藝展覽、表演、音樂會等。公共 花園的純休閑、審美功能,使之與城市公共廣場的商業性分道揚鑣。但公共花園對于迅速膨脹的城市來說,有兩個 方面明顯不足:其一是規模尚不夠大,身處其中,并沒有一 種遠離城市環境的感覺,園外的汽車聲、噪音和城市的怪 味仍揮之不去。其二,大多數公共花園實質上是觀賞園藝 為主導的娛樂園,并充斥著噴水、騎乘、零售、戶外家具等等,因而缺乏一個安靜的空間,而這種空間正是身心再生 所最為需要的。
  比起早期的公共花園來說,為死人設計的墓園反而更 加舒適、宜人。因而,美國早期的郊外墓園比公園更早地成為人們尋求清新與休閑自然環境的場所,墓園在沒有完全被墓穴占滿時,良好的綠化使之看上去像一個大型的鄉問莊園。墓園的清靜、自然氣氛及其受歡迎的狀況,后來成為公園景觀設計的一個來源。當時專業人士提出質疑:既然我們能為死者創造這種美妙絕倫的公園,那么,為活人設計的公園又在何處(Pregilland V01kman,1993)?
   公園代表著一種社會理想--即把公共的空間作為各個階層、不同人種、不同地位人的聚會場所。公園是對工業革命及城市化進程中人與自然日益疏遠的趨勢的一種對抗和反應。總起來講,公園有以下幾大特點:
  第一、公園是與生產和生活場所相分離的綜合性休閑、 娛樂場所。由于公園是一種針對城市人口惡性膨脹,城市迅 速擴張下產生的被動的反應和城市改良措施,因此,它一開始并不是作為城市的有機組分來設計的,更不是市民居住 和工作場所的有機部分,而是與市民的日常生活環境、日常的工作場所相分離的景觀。這在紐約中央公園,一個由美國景觀設計師之父歐姆斯特德(Olmsted)設計的、第一個大型城市公園中可以看得非常明顯。這個占地850英畝的公園, 呈嚴格的方型地塊,而且尚有園墻圍合。公園內部與外部的城市幾乎毫無關系,完全把骯臟與混亂的城市排斥在外,而圈起了一塊有別于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天堂。只有在周末,大部分市民才有可能乘車來此休閑和娛樂,逛公園乃 是一般市民的一種專門的安排。 即使后來,公園打開了圍墻,并在城市中形成了綠地系統,(如波斯頓的藍寶石項鏈),使城市公園和綠地成為城市更為有機的部分,但公園仍然是一類與城市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相分離的獨立的土地利用類型。直到城市美化運動和稍后的田園城市運動和居住的郊區化,公園才再次與公共建筑,特別是市政辦公建筑以及社區生活相結合。隨后,公園的綜合性功能也開始分化,成為主題娛樂園、體育公園、植物園、動物園、兒童游樂園等。而剩下了一個更 為純粹的綠地空間,為未來的藝術創作和將公園與其他功能性景觀相結合創造了條件。
  第二、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勞動大眾,而不是貴族。
  從形式上講,它是從貴族專享和特權中解放出來的一種景觀。因此,公園的目的是為大眾創造一種寧靜、休閑的場所。 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在那里放松、交往,并培育 一種社區感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因此它既反映大眾的價值 觀,同時它又起到教育、升華社會道德的作用,因而推進文明進程(Walker and Simo,1994)。
  公園所提供的服務正是19世紀的市民們所最需要的: 一個欣賞自然美景的地方,一個家人及親朋好友相約而聚會的戶外場所,一個夏天可以打網球、冬天可以滑冰的地 方。這些功能在美國郊區化的獨立家屋出現之前,幾乎是城 市其他地方都不能提供的。公園在穩定和組織社會、改善市民的生活質量、增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改善物質和社會環境 都起過,而且仍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隨著公園作為體育和娛樂功能的退化,而生態環境 功能的強化,公園在西方國家卻往往成為社會治安的死角, 而變成為酒鬼和無家可歸者的天堂和犯罪的理想場所。

  相關鏈接:從田園到高科技園——“園”的含意(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