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bethK.Meyer教授 順應自然的可持續設計 首先,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系主任ElizabethK.Meyer教授做了一場關于《景觀設計學:外觀表現的恒久之美》的精彩報告。在報告中,她警告我們人類現在面臨著各種嚴峻的危機,如生態危機、環境危機、能源危機等,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景觀設計師用更關愛的態度去做可持續的設計、順應自然的設計,而中國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博士設計的浙江黃巖永寧公園和秦皇島湯河公園正是此類設計的典范,她強調:“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們在面對自然時,一定要格外小心,我們的景觀設計師應該懂得設計順應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因為人造的自然只會比真正的自然更加糟糕”。 500){this.width=500}" border=0>J.WilliamThompson教授 反思現在借鑒傳統 J.WilliamThompson教授首先對俞孔堅博士的湯河公園的巧妙設計表示了贊賞,因為這是一個生態的可持續設計,同時,還很好的處理了人與洪水之間的關系。 他強調現在我們已經喪失了傳統對待水的方式和態度,因為我們過于相信時下先進的技術,但我們現在卻面臨著嚴峻的水危機。隨后,Thompson教授以一些小尺度的“雨洪花園”設計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設計可持續的景觀,而這些景觀恰是對自然規律的反應和遵守。 最后,他強調:“由于我們現代化的步伐太快了,因此才出現了很多不合理的水景觀設計,我們應該回到傳統農業灌溉的方式,去重新學習它、掌握它,有時候先進的技術是最好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祖先使用的老辦法,在現代情況下可能效果會更好”。 500){this.width=500}" border=0>BarryW.Starke教授 我們是誰?我們在哪里?我們的未來在什么地方? “通過我們對待土地的方式,表明我們對宇宙的了解還是非常膚淺的”,BarryW.Starke教授以美國著名作家Mcphee先生的這句話為起點,開始了他的精彩演講。 Starke教授首先回顧了地球的歷史以及人類發展的歷程,隨后又對現狀進行了具體分析,他指出我們人類人口在1900年是10億人,1961年達到30億人口,用掉了地球上1/2的可再生資源;1986年的時候,50億人口用掉了100%的可再生資源;2002年的時候,60億人口用掉了120%的可再生資源,因此,我們現在面臨著嚴峻的資源赤字,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因為我們改變了整個人類氣候。 對中國現狀,他援引俞孔堅博士論文中的數據向我們發出“警告”:中國600多個城市,2/3缺乏足夠的水,過去的50年中,中國50%的濕地消失,剩余的濕地中的40%受到污染,四千萬農民在過去的幾年中喪失了土地……,而我們正在加劇這種災難,人類的生存已經遭受嚴重的挑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那么我們的未來在什么地方呢?Starke教授提出了“綠色長征”的概念,我們必須控制人類的沖動、人類的占有欲望,要學會團結、合作,但也需要我們有投入、有決心、有勇氣。“俞孔堅博士將景觀設計稱為一門人類‘生存的藝術’,那么我們應該用更科學的理論去發展學科,從而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Starke教授強調說。 500){this.width=500}" border=0>CatherinBull教授 用教育實現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同地區間的交流將更頻繁,其中包括文化的交流以及思想的交流等,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不同地區項目時,應該更多考慮地區的文化。 CatherinBull教授認為:“作為一個專業的景觀設計師,應該鼓勵人們去了解不同的文化,不應只是接受全球已經制定下來的這種標準和標準的形式,我們還應該必須采取一種批評性觀念、批評性眼光去了解這個世界。我們不僅要了解專家的意見,還要考慮地方人們的反應,我們不應該只考慮政治家或政府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更應該考慮環境”。 但是,我們現在在環境和人之間出現了很多問題,很" />
9月22日,由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主辦的“北京大學第五屆景觀設計學教育大會暨2007中國景觀設計師大會”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配樓一層會議室隆重舉行,此次大會的主題是“景觀設計與生態安全:架起科學、實踐與教育的橋梁”,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系主任Elizabeth K. Meyer、美國《景觀設計》雜志主編J. William Thompson、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前主席Barry W. Starke和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系主任Catherin Bull做了大會主旨報告,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的景觀專業嘉賓、師生、媒體及從業人員共計300余人參加了此次盛會。大會主旨報告部分由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博士主持。
Elizabeth K. Meyer教授
順應自然的可持續設計
首先,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系主任Elizabeth K. Meyer教授做了一場關于《景觀設計學:外觀表現的恒久之美》的精彩報告。在報告中,她警告我們人類現在面臨著各種嚴峻的危機,如生態危機、環境危機、能源危機等,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景觀設計師用更關愛的態度去做可持續的設計、順應自然的設計,而中國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博士設計的浙江黃巖永寧公園和秦皇島湯河公園正是此類設計的典范,她強調:“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們在面對自然時,一定要格外小心,我們的景觀設計師應該懂得設計順應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因為人造的自然只會比真正的自然更加糟糕”。
J. William Thompson教授
反思現在 借鑒傳統
J. William Thompson教授首先對俞孔堅博士的湯河公園的巧妙設計表示了贊賞,因為這是一個生態的可持續設計,同時,還很好的處理了人與洪水之間的關系。
他強調現在我們已經喪失了傳統對待水的方式和態度,因為我們過于相信時下先進的技術,但我們現在卻面臨著嚴峻的水危機。隨后,Thompson教授以一些小尺度的“雨洪花園”設計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設計可持續的景觀,而這些景觀恰是對自然規律的反應和遵守。
最后,他強調:“由于我們現代化的步伐太快了,因此才出現了很多不合理的水景觀設計,我們應該回到傳統農業灌溉的方式,去重新學習它、掌握它,有時候先進的技術是最好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祖先使用的老辦法,在現代情況下可能效果會更好”。
Barry W. Starke教授
我們是誰?我們在哪里?我們的未來在什么地方?
“通過我們對待土地的方式,表明我們對宇宙的了解還是非常膚淺的”,Barry W. Starke教授以美國著名作家Mcphee先生的這句話為起點,開始了他的精彩演講。
Starke教授首先回顧了地球的歷史以及人類發展的歷程,隨后又對現狀進行了具體分析,他指出我們人類人口在1900年是10億人,1961年達到30億人口,用掉了地球上1/2的可再生資源;1986年的時候,50億人口用掉了100%的可再生資源;2002年的時候,60億人口用掉了120%的可再生資源,因此,我們現在面臨著嚴峻的資源赤字,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因為我們改變了整個人類氣候。
對中國現狀,他援引俞孔堅博士論文中的數據向我們發出“警告”:中國600多個城市,2/3缺乏足夠的水,過去的50年中,中國50%的濕地消失,剩余的濕地中的40%受到污染,四千萬農民在過去的幾年中喪失了土地……,而我們正在加劇這種災難,人類的生存已經遭受嚴重的挑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那么我們的未來在什么地方呢?Starke教授提出了“綠色長征”的概念,我們必須控制人類的沖動、人類的占有欲望,要學會團結、合作,但也需要我們有投入、有決心、有勇氣。“俞孔堅博士將景觀設計稱為一門人類‘生存的藝術’,那么我們應該用更科學的理論去發展學科,從而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Starke教授強調說。
Catherin Bull教授
用教育實現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同地區間的交流將更頻繁,其中包括文化的交流以及思想的交流等,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不同地區項目時,應該更多考慮地區的文化。
Catherin Bull教授認為:“作為一個專業的景觀設計師,應該鼓勵人們去了解不同的文化,不應只是接受全球已經制定下來的這種標準和標準的形式,我們還應該必須采取一種批評性觀念、批評性眼光去了解這個世界。我們不僅要了解專家的意見,還要考慮地方人們的反應,我們不應該只考慮政治家或政府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更應該考慮環境”。
但是,我們現在在環境和人之間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的現代化和經濟的快速化造成的,我們已經沒有了“邊干邊學”的時間,于是,在美國需要花十年時間做的事情,在中國卻僅用3年,甚至更短。因此,這是教育方面的挑戰,也是專業方面的挑戰,我們必須要在教育系統中有一種全球教育的方式。
論壇交流現場
"職業與教育論壇"主持人:李迪華老師
媒體主編論壇主持人:孔祥偉老師
交流促進學科進步
在“職業與教育論壇”環節,來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劉暉老師、法國巴黎凡爾賽高等學院的安建國老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的呂勤智老師、臺灣文化大學的郭瓊瑩老師、同濟大學的胡玎老師、廣州土人景觀顧問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龐偉先生、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博士以及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的嘉賓齊聚臺上,就當前景觀學科的現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首次增設的“媒體主編論壇”環節由《城市環境設計》執行主編孔祥偉先生主持。《建筑師》雜志主編黃居正先生、美國《景觀設計》雜志主編J. William Thompson以及臺上其他嘉賓一起對當前景觀雜志的發展狀況做了深入探討和分析。
Thompson先生對怎么辦好一個雜志發表了真知灼見:首先,我覺得景觀設計雜志應該是一個論壇,其中應該有很多充滿活力的討論;其次,對一個景觀設計作品最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報道,包括有益的評論和批評的聲音;再次,景觀設計專業雜志應該為專業人士提供良好的設計靈感。
黃居正主編則對雜志的定位做出了分析,他認為對于一個雜志,主編的思想最重要。在全球各國交流更加頻繁的今天,主編的一雙眼睛,一個應該盯著國內,而另一個要盯著國外。
而對于評價一個作品好壞的標準,俞博士指出,應看其是否具有“真、善、美”。所謂“真”,就是設計應真實于土地、真實于自然、真實于場地的歷史;所謂“善”,則應該是對人有用、是好的;所謂“美”就是可以喚起人內心深處的感受,能夠讓你激動的作品。
此外,大會還進行了高校教師論壇和高校學生論壇,為大家深入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教育大會成功舉辦五屆,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景觀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盛會,同時也得到越來越多國外知名景觀設計師的認同,逐漸成為他們交流思想的良好平臺。
大會每年所確定的主題都是時下現存的急需探討解決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大會,將眾多國內外嘉賓聚集起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的解決之策,正如俞孔堅博士所言:“景觀設計是一門‘生存的藝術’”,但是這門“藝術”在今天卻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而北京大學景觀教育大會的召開,可以讓人們更清醒的認識到這門“藝術”對于中國的重要性,幫助我們少走彎路,用最少的時間到達“生存藝術”的彼岸。
可喜的是,我們的很多先進思想正在被國外眾多專家所接受、認同,這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希望。俞孔堅博士強調:“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毛澤東先生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么,我們相信‘星星之火’也可以在中國景觀設計行業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