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加大,人際交流最為突出,這就決定了大多數人在緊張壓抑的工作、生活之余,只能在這信息化的社會中娛樂、享受,而對人之本源——大自然的接觸少之又少。向往回歸大自然,回到清新的天然空間中,成為人們身心享受的一項迫切需求,也成為現代的重要主題之一,這更推動了旅游產業的興旺,各式各樣的風景名勝、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不斷豐富著景觀的內容。
景觀,不僅指平時所說的那些值得欣賞的自然景物,還包括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現象,山水、建筑、動植物、地形地貌,甚至民俗風情都是很豐富的景觀資源[1]。景觀既有自然景觀也有人文景觀。大自然與人類社會中有美的藝術,有視覺等感官審美元素的景、物、象,以及在其中休閑娛樂,我們都可將其作為景觀來欣賞,當然這些景都是室外的,并且都不能離開大自然的生命體——植物。
從某種意義上講,植物景觀代表著大自然。每一種景觀似乎只有結合了植物才變得完美,變得有生機有姿彩。植物在景觀設計中可以作為主景,引人注目,也可作為背景,甘居人后。隨著四季變化,歲月流逝,植物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豐富的季相變化,令人贊嘆。在象征生命和美的同時,植物還是文化的載體、歷史的見證,如我國傳統文化在植物中沉淀、積聚,幾乎每種植物都有著優美的傳說或感人的故事。所以景觀植物在景觀設計中,不僅僅是簡單的花草、林木,而是生態、文化和藝術的結合體[2],是景觀存在的保障。
1植物景觀運用的科學性
設計植物景觀,首先要有科學性,即遵循自然生態規律,運用生態原理進行設計,這是進行一切植物景觀設計的基礎。
1.1遵循生態規律
統一性是內部規律,但外在表現要豐富多樣。所以,只有遵循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才能展現出一個精彩紛呈、千變萬化的世界,這是一個運轉有序的有機整體。同樣,在植物景觀設計的時候,依據生態科學要求,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才能有美的存在,才能做到百花齊放,又各具特色。,植物是一種生命體,在自然中要擁有生存的特定條件,有其適宜的生理、生物學條件、生態環境,時刻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才能構成景觀,美化環境。
1.2展現植物生態景觀的多樣性
縱觀地球上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植物生長,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生態環境又都生長著各自特有的植物種類。環境決定植物生存,千差萬別的環境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這就是原生態自然的魅力所在。這無疑也在向我們表明,設計要符合環境的要求,因地制宜,不同地域間不能相互模仿。
1.3建設植物群落景觀
依不同的景觀設計要求,構景的植物可以是一個、一種或一群。單個或單種植物造景,人們容易掌握與控制其生活的環境,而現實環境中更多的是多種植物構成的群落景觀,設計必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自然界中的植物群落,是大自然長期精選出來的結果,內容獨特、景觀多樣,我們必須從天然景觀中汲取一些東西,使設計出來的植物景觀與生態更相適應。若能真正使其融入自然,美化人們生活,定會大大減少投入建設和維護的資本,同時達到經濟目的。植物景觀用喬、灌、藤、草本、地被植物為題材來創作,植物種類越多,群落結構越復雜,適應環境越強,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及改善整個景觀環境的效果就更明顯。
總之,植物群落景觀在設計上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基礎,植物群落外貌和季相變化、層次結構、植物種間關系選擇等,都體現出生態對植物形成景觀的根本要求。適應自然生態大環境是第一步,然后才能去改善人們生活的小環境,真正做到讓自然之景為人類服務,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
2植物景觀設計的藝術性
植物景觀在適應自然生態基礎上,還要有美學的藝術性,這在設計運用上涉及到的領域更廣泛。體現美觀是植物在設計運用中的主要內容。
2.1植物景觀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藝術美
景觀設計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服務于人。對客觀環境進行設計、“修飾”,讓其變得美,符合人的視覺審美觀,達到人們心理和感官享受的標準。這就要求植物景觀在設計運用上必須以人為本,體現出藝術上的美學。
在對景觀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時,要綜合考慮人對景觀的審美心理感受、主觀行為傾向、環境意境的認知,當然還有空間環境的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4]。讓植物塑造景觀,讓景觀勾起人們的某種感情,創造意境。作為對景觀美學表現途徑的補充,心理學反映的是“美的效果”,對景觀作最終的評價。植物景觀在現實中運用的好不好,人們的心理感官往往起決定的作用。植物在空間上的組合設計,主要依據了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提出了形式與美感的運用,為植物景觀在美的形式表現上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客觀上對環境的優化同樣離不了美的藝術,用喬、灌、藤、草本及水生等植物材料進行科學與藝術的組合,發揮植物本身的形態、色彩等自然美。各種植物間相互配置,要注意種類的選擇、組合形式、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構圖、植物色彩搭配、季相變化及意境的創造等,要展現植物景觀在空間上的形式美、群落美,此外,植物更要與其它景觀元素巧妙組合,展現真正的自然景觀。這些景觀的塑造,都是以給人一個美的生活環境享受為目的的。在空間表現上,植物景觀構造的空間尺度不同,給人的心理感受不同:在大草原上人們會產生奔放豪邁的激情,在濃密的雨林里人們就有去探求去悉心發現的欲望;植物景觀還能給人豐富的時空感受,人們在季相演變中欣賞春花、夏綠、秋葉、冬姿,感受植物年復一年的生命周期,從中體會到的也不僅僅是“花開花落”所能表達的簡單寓意。
人主觀上的審美心理和客觀環境的藝術美是分不開的,主客觀充分結合,缺一不可,這樣設計出來的植物景觀才完善,才有美可欣賞。[NextPage]
2.2植物景觀在藝術設計上的多樣性
設計是面向大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標準?!耙啦煌膶ο笥胁煌脑O計要求,因不同的環境構造不同的景觀”,我們完全可以造出各種風格、各種類型的植物景觀,可以避免現實中千篇一律的現象,讓人感覺到每個地方都有新鮮,每個城市都是個性,真正體會自然的魅力。有個性的美,才會不斷的給人新鮮感,新鮮的東西多了,生活內容就變得豐富、精彩起來,這是植物景觀在美學藝術上最應該體現出來的。
2.3美的藝術源自大自然
植物景觀是科學與藝術的一種組合,遵循生態與美學的原則[5]。植物景觀到底如何運用?在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的基礎上,在社會環境、經濟資本保障下,能滿足城市綠地各種功能和人們審美需求, 這樣的植物景觀在現實中就很不錯了。能夠表達一定的藝術空間或一定的意境,體現人文景觀的,更是經典。當然,最美的景由大自然創造,既適應生態又不需任何的資金投入,并且滲透著自然的意境自然的美。我們完全可以將這樣的景進行人工修飾,引導其為人服務,表達出某種人文元素,讓人融情于景。植物景觀體現原生態的自然美,歸根結底,我們做的就是要體現自然的美,讓大自然為我們服務,這是以人為本的藝術理念。植物在景觀、空間的藝術表現中永遠都是重要角色。
3植物景觀體現人文特色
3.1植物材料本身的精神文化豐富了植物景觀內容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植物配置,松柏常青象征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存,“風卷松濤”仿佛澎湃的革命浪潮,白玉蘭象征烈士們的純潔品德和高尚情操,垂絲海棠寓意當今一代對先烈的緬懷之情,楓葉、茶花啟示后人珍惜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這些植物恰當的配置突出莊嚴肅穆的主題,又給人帶來一定的審美效果 [6] 。中國文學和繪畫藝術將植物的許多生物、生態特性賦予人格化,借以表達人的思想、品格,作為情感的寄托。我國古代許多美妙的詩句也描繪出美好的植物意境,借以抒發感情,并展現人文風情。
在歷史的積淀中,幾乎每種植物都寄寓著不同的情感或有著特定的象征意義[7]。松柏的蒼勁挺拔、抗旱耐寒、終年常綠的生物學特性比擬人堅貞不屈的意志,“咬定青山不放松”,這種長久的審美意識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松柏已成為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宮苑寺廟、烈士陵園都植以松柏來寄情寓意。同樣,作為一種靈性植物,竹比喻人的高風亮節,“未曾出土先有節,縱凌云處也虛心”的氣節為人稱道,在佛教中是“空”和“心無”的形象,庭園點竹,情調高雅,竹林深幽而不斷。北京慈恩寺以荷花最負盛名,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氣質,成了文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梅花更有諸多精神屬性美,“傲霜雪而開,與松竹為友”是古代節操高潔之士的形象,人們常以梅為友,“娶梅為妻”。 菊花為“花中隱士”,與蘭花、梅花和竹統稱為“四君子”,這些都是寄情于物的代表。此外還有玉蘭、海棠、牡丹、桂花組合表示“玉堂富貴”;桃花代表交好運;柳枝依依,表示惜別;石榴表示多子多孫;桃李喻學生;木棉比作英雄;紅豆成為相思之物??梢娭参镂幕漠惓XS富。
因為植物特有的文化,很多景點都與名花古木有關,僅以蘇州為例[8]:遠香堂、芙蓉榭因荷花“香遠益清”名句而得名,遠香堂面山對水,水中廣種荷花,成為遠香堂的主景。獅子林有修竹閣,聽松閣有黑松,聽雨軒后為芭蕉林。 網師園內有金桂與白玉蘭搭配,取其“金玉滿堂”的吉祥意義。
3.2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創造意境
生活需要綠色,綠色是生命、青春的象征,更是人們向往的生活環境。綠色植物景觀作為一種生命體,被構造出來時就要有個靈魂。景觀最深層次的含義就是要表達一種意境,讓人可以寄情于物,可以借景抒情。
用植物表達意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國的古典園林可以說成是詩情畫意山水畫,將大自然搬到一個小小的園子里,而且還融合了文化、藝術領域,還要表達深刻的寓意,內容十分豐富。古典園林含蓄又精巧,對植物的選擇要求講究,要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在植物配置應用中許多經典的組合成為了植物景觀中的特色標志。
古典園林的景觀哲學源自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就是要展現人本性的清高無為,擺脫俗世的雜亂,回歸到平和的大天然中去。于是在植物景觀的設計中,古人借助植物,“仿自然之形,尊自然之理,造自然的神韻[9]”,達到了人與自然的統一,創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美。本源歸根,讓身心不為俗世所擾,這是植物景觀設計的理想所在。我們真的很應該從古典園林的人文思想中吸取些東西,使設計出的景既融入自然又孕育情感,最終將人的情感引入到大自然,回歸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理念。
3.3現代植物景觀更應體現人文特色
現在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城市環境也越來越復雜,生活節奏在加快,壓力在增大,真正能讓人們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的東西已很少。人們更迫切需要講求意境化的環境,況且現在的景觀設計條件優越,設計元素非常豐富,設計手法、形式多樣,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去創造高于前人的作品。人的靈感源于大自然,植物景觀作為大自然的一個形象代言,怎樣才能讓人心有靈犀?
3.3.1展現時尚元素
現代社會向著觀念化、信息一體化發展,在很多人眼里,東西過時得很快,要趕上時代潮流,新東西必須層出不窮,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審美觀。所以植物景觀的設計也要有時代特色,不要因為古人們的景觀好,我們就過多的仿造。植物景觀應該像產品一樣,每年都要有新的設計理念新的品種新的創作,不能讓我們對大自然失去新鮮感。現代社會也是向著個性化邁進的,讓植物景觀展現美的個性,也是我們的時尚追求。
3.3.2將豐富的植物文化與周邊社會、自然環境有機結合起來,讓植物景觀更有內涵
如校區的植物設計,選用碧桃、紫葉李喻意“桃李滿天下[10]”。市府街選擇中正的槐樹作為行道樹,表達人們的一種崇敬、贊美之情。道路兩旁種植大片竹林產生“竹徑通幽”之意境;濱河路以柳、碧桃間植,創造“柳浪聞鶯”、“柳暗花明”的意境;居住區道路選種合歡,寓意“合家歡樂”的美好祈愿。
3.3.3展示城市文化形象
我們常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如同中國人最看重臉面一樣,城市重在形象。有文化的人素養高,形象自然就好,城市和人一樣,城市的文化內涵能裝扮這個城市的形象面貌。而城市景觀的巧妙設計,完全可以體現出這個城市的地域人文特色,充分展示城市的形象品質,植物景觀就是要展示城市的文化與形象魅力。北京香山紅葉,就是很典型的城市形象代言。很多城市有市花市樹,這是大眾推舉出來的,影響力廣泛,它們本身具有的象征意義也成為該市文明的標志和文化象征。在設計時可以讓他們占據主要景觀,放在顯眼、重要位置,突顯象征意義。
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人文風貌,這是不同的地域環境、不同的自然特色與不同的人文特色相結合的結果。具有藝術魅力與文化特色的城市,也是設計植物景觀最好的靈感源泉。我們在設計一處植物景觀時,必須尊重他所處環境的文化,把握景觀的性質、設計理念、風格和主題,盡量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城市特色,這樣的景觀才有靈魂[12],才能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融合,才能展示城市形象,符合人們的審美及心理需要。[NextPage]
3.3.4展現地域景觀與文化特色
以符合生態環境為基礎,選擇當地鄉土植物造景,不僅因地制宜,而且代表了一定的地域風情和植被文化,這是一種更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典型的南國風光代表椰子樹,而白楊是北方城市的代言,各自的景觀展示各自的特色。廣州等南方城市,在植物景觀建設中著意體現南亞熱帶的地域風情,種植各類開花喬木、棕櫚科植物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這些品種豐富的植物促進了城市多樣化的植物配置。海濱城市用植物構造海鷗、浪花等形象。
很多植物成了一個地方的標志性景觀,人們看到這種植物就會立即說出他的“故鄉”,這樣的植物能成為標志往往是他本身的獨特意義以及與周圍環境的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沒有雷同”的景,因少而精,以稀為貴。如果我們在植物景觀設計時,不去考慮這種地域景觀特色,處處在模仿、復制,那么再好的景也因為“處處都有”而變得平淡無奇。相反,一個地方一種特色,不同的文化風情體現不同的植物景觀,呈現出的是人文景觀的多樣性,這也是對我們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產的一種有效保護。
3.3.5植物文化與民間習俗融合
植物景觀的形成,深受當地社會背景、技術水平、文化基礎的影響[13]。原始先民構木為巢,就把林木作“神木”崇拜;現在我們又習慣于將植物的綠色賦予生命的象征,寄以希望。
地方習俗與大眾喜聞樂見的東西,往往是影響文化特色表現的重要因素。人們從生活情趣出發,結合民間習俗、節日、傳說等文化內容,做一些植物景觀的特殊游賞與配置[14],如:秋日觀桂;重陽節賞菊;春節有梅花點綴,圣誕有圣誕樹裝扮。蘇州留園的廊橋覆以數枝紫藤,以觀賞青紫花色,這是民間青紫色為吉祥之意。蘇州民諺中有“前不栽楊,后不栽柳”的忌諱,同時又所謂:“大樹通軒,疾病連綿?!奔稍谥髟簝确N植大樹,俗謂之陽氣不通[15]。
蘇州文人墨客處處以花賦情,以花吟詩。受藝術文人們的感染,蘇州花卉相關行業興盛,蘇州生產花茶已有幾百年歷史等等,整個蘇州對花卉的重視和崇尚不言而喻。
植物景觀的人文底蘊支撐景觀的生命力,但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隨社會發展而變化著,具有時代性,植物景觀文化的體現也應當與時俱進。我們必須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要有新的、現代特色的植物景觀設計思想,在科學性、藝術性、人文性的基礎上增添時尚元素,使植物景觀富有新的文化特征,呈現新的時代風貌。
4植物景觀在實際運用中的一些問題
4.1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識不強
在大自然面前,很多人還是更注重“以人為本”為前提,一直是在征服大自然、過分的利用大自然,自認為是自然的主宰?,F在我們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只是自然生態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自然生態。我們尊重自然,自然才會尊重我們,才會按我們的意愿去行事。
4.2重視不夠
中國的景觀設計還處在起步階段,植物在景觀中的作用仍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常常造成人們的忽視或片面的理解。如許多景觀設計者,往往是藝術設計或建筑設計出身,在運用植物景觀時,只側重于他的“美化”功用,植物當作了人工設施的附屬物、裝飾品。建設上的滯后,使植物在現實中的觀賞和實際功用上大大有所折扣。
4.3過多的追求美
因為追求美的天性,人們在景觀設計時,往往過分追求植物景觀在視覺藝術上的美,片面強調圖形圖紙上的美觀和象征意義,過多的用植物材料展示各種圖案效果,或不去考慮植物的生態環境要求,只刻意講求植物景觀的整潔單一。這樣的植物景觀在視覺上有一定的美觀效應,但失去了野趣橫生的自然風貌,在自然界中不可能維持長久。我們造的是適應環境的一種自然景觀,而不是華麗的卻已扭曲了的人造景。
4.4設計理念不新
現代社會,如何去親近大自然,我們還是處在模仿大自然,人工去造景的階段。我們去構建的早已不是古典園林,我們要有現代植物景觀的時代特色,要有新的設計理念了?,F在每建造一處景觀,其最終效果先不用說,光在施工時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和時間就是巨大的,建好后還要接受大自然的考驗,還要在維護階段再投入相當的人力財力——我們建的是一種自然景觀,目的就是要讓他能真正融入大自然中,而不是出現“人造自然,人養自然”的現象。其實最好的景觀就是大自然本身,我們為什么不去利用,而非得要另造呢?
總的來說,景觀是屬于大自然的,我們只能去作些修飾,從中增添人文元素,但不能重造。景觀有外在的藝術更有內在的自然生態規律,我們向大自然學的還有很多。美景永遠都是大自然在創造,人類只能作些修飾,以創造更好地條件來引導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能動作用,按人們的意愿去創造適合我們生存的美的環境。尊重大自然,大自然才會為我們服務。
作者:于建廠 山東省臨沂市臨沂師范學院2005級城鄉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