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后工業時代的到來,德國與其他發達國家一樣,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傳統的制造業開始衰落,留下了大片衰頹的工業廢棄地。1980 年后,德國通過工業廢棄地的保護、改造和再利用,完成了一批對歐洲乃至世界上都產生重大影響的工程。其中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是最為重要、影響最大的工業之后的景觀設計項目之一。
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位于德國魯爾區,由西邊的杜伊斯堡市到東邊的貝格卡門市(B ergkam en ),長70公里,從南到北約12公里寬?面積達800平方公里,區內人口約為250萬。埃姆舍河地區原為德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經過150年的工業發展,這一地區形成了以礦山開采及鋼鐵制造業為主要產業的工業區。縱橫交錯的鐵路、公路、運河、高壓輸電線、礦山機械、高大的煙囪、堆料場等成為地區的典型景觀。自60年代以來,作為主要工業的煤礦和鐵礦開采,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倒閉,大量質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地區人口減少,數十萬個就業崗位化為烏有。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促使當地政府為地區的復興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主要內容包括:350公里長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態再生工程,凈化區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復河流兩側的自然景觀;建造300平方公里的埃姆舍公園,改善地區的生態環境;改造現有住宅,并興建新住宅,解決居住問題;建造各類科技、商務中心,解決就業問題;原有工業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這些項目多與景觀規劃設計相關,世界上許多最著名的建筑師、景觀設計師都參與了項目中一些建筑與環境的規劃與設計。由于整個地區被大量的高速公路、鐵路、輕軌、污水排水渠、高壓線等分隔,埃姆舍公園的規劃非常復雜。當地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方案使該地區成為居住和辦公區,并有就近休息的綠地,景觀必須是生態的、功能的、美觀的,工業歷史的痕跡要看得出來,要有休憩和運動場。”處于核心地位的埃姆舍公園,把這片廣大區域中的城市、工廠及其他單獨的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為整個區域建立起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觀上的秩序,成為周圍城市群及250萬居民的綠肺,園中有人行小徑和自行車道系統。埃姆舍公園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將舊有的工業區改建成公眾休閑、娛樂的場所,并且盡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業設施,同時又創造了獨特的工業景觀。這項環境與生態的整治工程,解決了這一地區由于產業的衰落帶來的就業、居住和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的難題,從而賦予舊的工業基地以新的生機,這一意義深遠的實踐,為世界上其他舊工業區的改造樹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