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感官互動的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
22
2018-05
編輯:管理員
源于:新聞中心
瀏覽:1127次
摘要: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作為城市景觀設計發展趨勢,對營造富有特色體驗的空間場所和設施有著重要意義,其目的就是吸引公眾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而基于多感官互動的體驗性景觀形象設計,其本質就是要使城市景觀設計更加感知化;更加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時間覺、位置覺,更能激發人內心的美妙感覺,實現人與景觀良好互動。
關鍵詞:景觀形象設計;體驗性;多感官互動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experiential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mage design created a distinctive experience and great significance about space and facilities, whose purpose was to attract the public actively participate. And the multi-sensory interactive experience of the landscape image design was to make more sense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to arouse people’s vision, hearing, taste, smell, time perception, position sense and bring out the beauty of one’s inner feelings, achieving a good interaction with the landscape.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Image design experience; Multi-sensory interaction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出現,人們對城市景觀形象設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創造出滿足現代功能需求和審美要求的互動體驗城市景觀視覺形象,成為設計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種背景下,多感官互動城市景觀形象設計理念的提出,將會引領中國當代城市景觀發展的新趨勢。
1城市景觀形象
“景觀形象”一詞最早來源于德國Landschaft,指具有地表可見景象的綜合景物和某一限定性的區域兩種含義。城市景觀形象則包括人們所見到的由大自然中生成天然景物和人為創造的人工景物兩部分。具體包括主體—人及建筑、綠地、自然資源(如城市的自然水體、自然山體等)、各類城市設施(如路燈休息座椅、廣告牌等),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城市景觀形象基礎。現代景觀學者趨向認同城市景觀形象是一幕劇本:城市街道是舞臺、景觀設施是道具、建筑和環境是背景、設計師是導演、城市生活的人們則是演員、城市的文脈精神是劇本的主題。
在劇目的表演過程中,各個部門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完成了“城市”這場大劇表演。在這個過程中,主題則起到統領劇目的作用,所有的部門都必須服從這個大綱。在實際的表演過程當中,演員(城市中所有的參與者)通過對道具(城市景觀形象)的所觀、所感進行表演。劇情的要求(使用功能和審美)演員(城市中所有的參與者)必須通過感官、情感、思考、行動等,與道具(景觀形象)進行“共振”,以實現人———景觀的互動。
2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
2.1體驗性景觀形象設計的提出
體驗一詞在《新華字典》解釋為:體就是“親身的、設身處地的”,驗就是“效果”。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體驗解釋為“通過實踐認識周圍的事物;親身經歷”,它是主體對客體的刺激產生的內在反映。謝佐夫在《體驗設計》中對城市景觀形象定義為:它是將消費者的參與并融入設計環境中,是設計師把城市為“舞臺’,景觀形象作為“道具”,環境作為“布景”,使用者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過程。通過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出,體驗設計是為使人們感受某種體驗而進行的設計[6],體驗設計的目標就是為人們提供使生活更豐富的體驗過程。
從美學角度上看,體驗性設計的產生是由于現代審美情趣及人性的需求,特別是西方接受美學在中國的傳播所產生的,人們對城市景觀形象由單一的關注視覺美感轉向觀賞者—景觀形象之間的多感官互動關系的角度。這種重大審美觀念的轉變,是由于當代人類群體文化哲學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變由從關注個體,轉向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
2.2體驗性景觀形象設計的內涵及意義
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作為城市景觀設計的核心,營造出富有特色體驗的空間場所和設施,其目的就是吸引公眾能積極的參與其中,與景觀形象產生互動[2]。滿足公眾的多樣需求,實現景觀形象的價值回歸。從符號學角度上來看[8],城市景觀符號語言中的多感官互動反映的是使用者通過感官系統,對景觀符號進行解碼的一系列行為過程。這種體驗過程是消費者對城市景觀符號語言的一種積極的反饋。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有意識把這種理念通過符號化過程,進行編碼、簡化、提取,以便使用者通過感官系統更好的理解和欣賞。最終使城市景觀形象在滿足公眾多感官需要基礎上,把公眾對城市的“意向”提到“意境”的層次上面。
不難看出,城市景觀形象感知化的體驗設計理念,將會把我們帶到一個充滿豐富感性的世界中。因為體驗本身就是最真實的,融入多感官體驗的景觀形象,帶來的不再僅僅是功能上的滿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愉悅。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在一定層次上解決了現代工業社會造成的“生活刻板化”和“個性碎片化”的問題,滿足了人們對過程體驗的好奇心。
3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的多感官體驗要素及應用
3.1城市景觀形象設計的多感官體驗要素
以使用者的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時間覺、位置覺)經驗為主,使用者通過這些感官要素與景觀形象符號進行對話與融合,產生的人———城市景觀互動,其中多種生理器官系統為多感官體驗要素。而每一種城市景觀感官體驗都是多種感官混合而成的,空間、材料和尺度的質量是由眼耳口鼻和肌膚共同衡量的。城市景觀加強了人們的存在和存在于世的感受。除了視覺,城市景觀知覺還涉及其它幾種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感官系統,這些感官系統有視覺系統、聽覺系統、味覺與嗅覺、時間覺與空間覺等。
3.2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的多感官體驗要素及應用
3.2.1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的視覺要素及應用
設計師通過進一步對城市景觀視覺形象的材質、尺寸、顏色等物理特性進行抽象符號化,設計出可觀、可玩、可親、可敬,富有文化意境和審美價值的城市景觀形象。視覺捕捉產品的顏色、外形、大小等客觀內容,同時產生包括體積、重量和構成等有關物理特性的印象。例如: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極具情感色彩和表現特征的形態給人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穩重感性材料和灰色色彩的運用,使視覺備受感染的同時,更加迎合了現代人追求同景觀形象和諧與共的文化心理。北京08奧運設計的公共休息座椅,突破了傳統座椅刻板、堅硬的視覺感受,以中國傳統的云紋為主要形式語言,結合現代的材料、表現手法,行云流水般。
視覺不可能單獨行事,它總是與其它感覺系統相互合作。其實,包括眼睛在內的所有感覺器官都可以看作知覺的延伸,接觸是肌膚的專長,視覺來界定肌膚與環境的接觸面[1]。帕拉斯瑪認為眼睛自身也在接觸和撫摸,它是身體的模仿與認同。由此可見,視覺在體驗性空間知覺中應用極為普遍,人們對信息及審美的感受大都來源于視覺帶來的。
3.2.2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的觸覺要素及應用
觸覺也同視覺一樣有助于人們形成對景觀的印象和主觀感受,城市景觀符號設計中觸覺語言的使用也可帶來體驗的價值。作為一種知覺系統,觸覺將被分割的各種感官結合和統一在一起,從而使人們在身體的內部與外部同時感知。觸覺較視覺更加真實而細膩,它通過接觸感覺目標,獲得真切的觸感。通過觸覺,我們可以傳遞關于景觀實體價值的細微信息:或凹凸不平的滄桑,或堅硬冰涼的冷峻,或順滑絲綢的高雅[4]。由此可見,觸覺主要是通過使用者感知景觀的表面肌理變化,使心理情感也發生相應改變。
梅洛———龐帝的理論指出身體以及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本身是知覺的一部分,抬腿、舉手、在場所中運動的限定區域的活動本身就是對世界觸摸的顯現[1]。堪稱體現中國經典傳統元素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其優美流暢的造型線條,給人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還給人以舒適的觸感。日本著名設計師黑川雅之先生在他的設計創意中,設計出了一系列大量采用新型橡膠材料制作的產品,從辦公用品到室外殘疾人坡道扶手、路燈等許多產品。這些產品表面猶如人體肌膚般細膩柔和的觸感給人以怡人的感性體驗。受虛擬技術的影響,感官領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例如在城市景觀形象視覺傳達的過程中融進了觸覺感受,即“視觸覺”[3],這一獨特的感官領域正備受重視。
3.2.3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的聽覺要素及應用
作為城市景觀形象符號價值的另一“代言人”,聲音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景觀形象通過聽覺與使用者溝通,這是一種其他感覺所不能替代的方式。身處現代化的城市中,人們厭煩了汽車的噪音,渴望更多地聽到自然界的聲音例如水流聲、鳥鳴聲等,確實水流的聲音對減輕人們的緊張情緒有極大地作用。城市水景小品必須使兒童能夠體驗水的涼爽、潤澤,兒童的笑聲、追逐又給景觀增加新的形象,兩者構成了統一體。同樣古老的鐘聲也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這種依靠聽覺的景觀形象設計更能夠很好的體現和完善人、景觀的體驗性互動理念。
拉斯墓森在他的《體驗建筑》一書最后一張“聆聽的建筑”中討論了營造形式的聲學特征,他提醒人們聲音在空間中的反射和吸收直接影響到人們對給定空間與心理的反應,并認為我們應當意識到聲學在人們對空間和體積的理解和感知上所起的作用[1]。聲音的存在也創造了一種整體的場所及“家”的概念,如果沒有聲音的存在,城市中有關家的和場所的形象就不完全,就沒有那種活靈活現的真實生活。因此,聲音在創造一種主體清晰的城市意向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2.4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的嗅覺與味覺要素及應用
嗅覺與味覺對城市場所的感知有著特殊的功能。但是,這兩種感覺,尤其是味覺在城市景觀環境中所起的作用遠不如其它幾種知覺或知覺系統所起的作用。觸覺系統、視覺和聽覺在環境感知中上所起的是決定作用[1],而氣味在環境和空間創造中可以起到微妙的作用,這種作用有時能夠讓人難忘。嗅覺給人帶來的感覺是獨特的,據研究,嗅覺給人帶來的印象在記憶中保存的時間是最久的,占到總數的70%。一種氣味能喚起人們深藏記憶深處的情感,或勾起對苦澀的童年、慈愛的祖母的回憶,或是對曾經的一段溫馨甜蜜愛情的回味。在自然的環境下我們能夠無意識地嗅出大地泥土及花香的味道,使人陶醉在美妙的記憶當中。雖然不是所有的景觀形象都會散發出香味,但是如果能將自然的味道融入到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那么它一定會為城市增添不少的情趣。因為多感官互動體驗性的城市景觀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利用嗅覺來引導和改變人們的行為活動。
味覺是最難以融入體驗性城市景觀設計的一種感官語言,一旦景觀形象是不能提供入口品嘗的物品,那么味覺也就很難融入到體驗中去。事實上,設計就需要創新。為了發掘更多的體驗,我們在設計中也應當試著找出辦法,把味覺也帶入我們的體驗之旅[3]。例如:在某些主題城市景觀廣場免費給參觀的人們發放飲品,使得人們可以更加盡興的享受景觀帶來的樂趣。帕拉斯瑪認為對空間最強記憶是對空間氣味的記憶,一種特殊的氣味可以使人們重新進入一個已經徹底從視覺記憶抹去了的空間。由此可見,嗅覺與味覺對于創造一個有記憶的城市空間環境有不可抹殺的作用。
3.2.5體驗性城市景觀形象設計中時間感與位置覺要素及應用
帕拉斯瑪認為城市景觀及建筑創造出的最重要的聽覺經驗是那種寂靜與安寧、平靜和安詳的感受與體驗。城市景觀表現了轉化為寂靜實體與空間的營造戲劇,因此城市景觀是一種物化的寂靜藝術。時間是一種流動性的、抽象概念。在具體的體驗設計當中人們容易忽視時間概念,個人的時間差異很大,就是同一個人的時間覺的準確程度也不相同,在不同的時候也有高低不同的變化,會受到心理因素和外部刺激諸多方面的影響。時間語言可以通過抽象的符號語言,積極的應用到城市景觀形象設計當中。如許多城市公園所見的空廊,其作用:一方面起到美觀作用,另一方面則滿足人們逃避現實,尋找虛擬空間的需求,其實也就是在尋找一種無法實現的時間段。例如;城市的許多雕塑,在造型方面也采用抽象、富有想像力的造型,目的就是滿足人們超越現實的向往。
位置感語言與人們對景觀形象識別能力高低有關,人們對位置感的把握一方面憑借習慣,另一方面還是依賴城市景觀設計中所留下的印記。在現實中雜技運動員在走鋼絲表演的時候,就要求具有維持自身平衡的空間位置感,在戶外游玩的時候人們會憑著指示路牌很容易找到通往中心區域的路線。
總之,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單一的感官發生作用的機率并不多,而是有許多種感官系通共同體驗作用的結果。設計師在進行體驗性城市景觀符號設計的時候,必須考慮使用者的多感官需求,并且把這些要素凝結于體驗性景觀形象符號中。例如:根據對現代廣場用途調查研究,坐、站、走動以及用餐、讀書、觀看和傾聽等活動的組合,占到所有利用方式90%以上,可見人們在實際的活動中,是依賴多種感官要素共同起作用的。
4小結與結論
城市景觀形象的知覺是一種通過各種感官器官(包括視覺)綜合起來而獲得的感覺與知覺。對景觀形象的感覺是一種更為本能的、通過具體的感官器官直接獲得的體驗,知覺則是感覺通過心智的積極參與而獲得的體驗。具體的城市景觀形象感官除視覺外,還有聽覺、味覺、觸覺、時間覺、位置覺、肌肉和骨骼的力度與節奏的感覺。各種感官器官綜合在一起所獲得的城市景觀形象體驗與知覺是一種糾結和綿延的整體景觀形象體驗[1]。如果把設計作品當作一種純功能和審美的工具,沒有考慮公眾的參與和體驗,設計師就會站在一個孤立、靜止的角度看待城市景觀形象設計。而把多感官互動體驗設計應用到景觀設計當中,不僅是今后景觀形象設計的趨勢所在,更是城市景觀形象設計的一種重要設計思想。設計師應該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把這種多感官互動體驗設計思想,貫穿到我們城市景觀設計當中。
參考文獻
[1]沈克寧.建筑現象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05-156.
[2]過偉敏,史明.城市景觀形象的視覺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2-79.
[3]夏敏燕.體驗設計和故事主題[J].江南大學學報,2004,(12).
[4]段金娟.公共環境設施體驗設計[J].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1):2-15.
[5](美)諾曼(Norman,D.A)著;付秋芳,程進三譯.情感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12-67.
[6]派恩二世,吉爾摩著,夏業良等譯.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23-56.
[7]杜軍虎.設計評論[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30-45.
[8]徐恒醇.設計符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84-309.
[9]史明.景觀藝術設計[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2-10.
作者簡介
程志永,1982年11月生,男,安徽靈璧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08級 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地域性建筑文化及景觀空間設計研究。
毛白滔,1958年10月生,男,江蘇無錫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建筑文化及室內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