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介紹軸線的概念、構成、分類等概況,解析軸線在巴黎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得出軸線建設的現實意義。從而對中國目前盲目建設軸線的現狀提出質疑。
關鍵詞:軸線 城市規劃 景觀設計 反思
一、軸線的基本概述
1. 軸線的定義
關于軸線的定義,古往今來,眾說紛紜。《中國大百科全書》將軸線定義為“組織城市空間的重要手段。通過軸線可以把城市空間布局組成一個有序的整體(金永蓮,郭建昌.淺析中國古代城市軸線.中國科技信息,2005.16);王建國將軸線定義為一種在城市空間布局中起空間結構駕馭作用的線性空間要素。(王建國.城市傳統空間軸線研究.建筑學報,2003.5)
可見,軸線是一種連接兩點或更多點的線性規劃要素,能夠有機聯系空間中各種功能,并集中表現空間特征。
2.軸線的分類
軸線的分類方法多樣,從存在形式區分,可以分為實軸與虛軸。實軸是客觀存在的,構成了城市肌理,形成強烈的空間形象;虛軸則是一種意向性的軸,存在于規劃設計者的構思過程中,用于統籌全局。(林雋.城市軸線的政治性與設計思想的變化.江南建筑,2006.6)
從軸線貫穿的區域不同可以分為主軸與輔軸。主軸貫穿城市大部分地域,由交通走廊串連其公共活動節點,軸線的序列性十分突出;輔軸貫穿的地域小,常具備特定的功能,如紀念功能、景觀功能等。
3. 軸線的構成要素
看了巴黎的城市軸線和各種公園軸線后就會發現,軸線的構成元素是極其豐富的。即可以包括建筑、廣場、道路、噴泉、雕塑等各種人工建筑與構造物,也可以包括山川、河流、植物等自然要素。所以說,軸線的構成要素是多樣而且不斷發展的。由于軸線對空間具有統治性,能夠將各種構成元素統一起來,形成一個豐富而又有序的整體。只要能夠融入軸線統治的這個空間整體,就可以成為軸線的構成要素。
二、軸線在巴黎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在法國,軸線始終占據著第一無二的核心地位。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景觀設計,軸線始終是構成的靈魂,是展現法國城市建設風格的最佳手段。
1. 軸線在巴黎城市規劃中的運用
1.1 巴黎城市軸線網絡建設歷程
如今的巴黎是一個由軸線網絡構成的城市(圖1)。長短不一、方向各異的諸多軸線組成了城市的基底,形成了城市的基本脈絡。但這個基本的軸線網絡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通過對有機生長的舊城不斷改造而得來的。
巴黎是由羅馬營寨逐漸有機生長起來得一個城市。在中世紀,曾幾次擴大城市范圍。當時的城市街道狹窄、曲折,沒有任何明顯的軸線。
到了17世紀后半葉,法國逐漸成為了歐洲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巴黎在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四的督促下開始了改造。著名的造園師勒*諾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提出了延長丟勒里花園軸線,并將這條軸線作為巴黎以后發展的一項支配性要素。(張永仲.歷史中的巴黎實踐創新.規劃師,2002.2)于是這條軸線就迅速成為了巴黎城市的中樞主軸。
拿破侖上臺后,為了表彰其個人的功勛,建設了許多紀念性的建筑、廣場、雕塑。這些紀念性的建筑物與構筑物后來都成為了巴黎軸線系統中的重要節點。
到了18世紀60年代,巴黎開始了著名的“奧斯曼改建”工程,一舉完成了“大十字”軸線系統,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次軸。至此,巴黎軸線網絡的構造已經基本上完成。而巴黎城市本身也由中世紀的一個有機生長的城市,變成了一個脈絡清晰、主次相間的軸線城市。(鐘紀剛.巴黎城市建設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5)
1.2 巴黎城市軸線系統分類介紹
1.2.1巴黎城市主軸
巴黎城市主軸有兩條,一條是南北向的,一條是東西向的,共同構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基底。
南北向的軸線是經過巴黎天文臺的經線。于1667年被確定為巴黎同時是法國的主軸線。這條軸線串聯了巴黎天文臺(Observatoire de Paris)、盧森堡宮(Palais du Luxembourg)、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巴黎歌劇院(L’Opera de Paris)、蒙蘇里公園(Pare de Montsouris)等一系列重要節點。
東西向的軸線舉世聞名。它始于盧浮宮(Musee du Louvre),以香榭麗舍大街(les Champs-Élysées)為基線延伸,一路貫穿著卡塞爾凱旋門(Arc de Triumph du Carrousel)、丟勒里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 de Gaulle)、凱旋門(Arc de Triumphe)等諸多著名景點。上世紀,由于拉*德方斯(La Defense)新城的建成,軸線更是延伸到了新城的大拱門(Grand Arc).
1.2.2 巴黎城市輔軸
巴黎的輔軸眾多,如貫穿波旁宮(Palais Bourbon)、協和橋(Pont de la Concorde)、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馬德蘭教堂(La Madeleine)的軸線;始于夏約宮 (Palais de Chaillot),途經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終于軍事學院(Ecole militaire)的軸線等。它們大都是奧斯曼改建后留下的。這些軸線或于主軸垂直,或彼此間相互交錯。由于它們自身都具備交通功能,所以同時也就構成了巴黎地面交通的骨架。當然,許多軸線也會與建筑、廣場、雕塑等結合,具有特定的象征、紀念和慶典意義。(C)
1.3 巴黎城市軸線網絡的意義
巴黎城市軸線網絡自身的特點順應了時代與社會的需求,它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重大的意義。
(1)符合政治的需要。
宏偉壯麗的軸線不但能夠彰顯王權,體現國家的強盛,更能建立禮制,樹立新的城市秩序。還能改造城市中臟、亂、差等頑疾,獲得良好的社會環境。所以,自鼎盛時期起,法國的統治者就欣然的選擇了“軸線”這一有力的表現形式。
(2)符合大眾審美需求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對稱、均衡、比例、秩序等抽象形式能普遍地給予人們以審美愉悅感.(陳鋒.由歷史都城的中軸線設計想到的.城市規劃,2003.4)除了君主外,大眾也很喜歡這種依托中軸線而產生的宏大、壯觀、統一、有序的城市建設方式。軸線強化了城市景觀特點,營造了一種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空間序列。
(3)確定了城市建設的秩序
從勒*諾特延長丟勒里花園作為軸線的那一刻起,軸線在巴黎城市建設中獨一無二的地位就已經奠定。以后所有的城市建設都是以傳統中軸線為基礎的。甚至新城區的建設也是對傳統軸線的延伸。(A)可以說,軸線成了城市建設的支配性要素,確定了巴黎城市建設的秩序。
(4)延續了城市文脈
由于巴黎的軸線不是一次性建成的,而是在有機生長的舊城上不斷發展而來的。正是這種從無到有,不斷豐富和積累的過程,才使得軸線上布滿了各個時期遺留下來的作品,甚至拉*德方斯新區德建立,都體現了歷史的延續。在巴黎,軸線就像一個大型的歷史博物館,一路向我們述說著法蘭西歷代以來的榮耀與滄桑。可以說,巴黎城市文脈的延續就是通過軸線系統而實現的。
2. 軸線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在法國,軸線除了運用于城市設計外,還經常在景觀設計作品中得到展示。比如法國古典的勒*諾特園林和現代景觀設計都將軸線作為必備的元素進行運用。
2.1 軸線在法國古典園林中的運用
2.1.1 法國古典園林中軸線的特征
軸線是法國勒*諾特古典園林的靈魂,是整個構圖的中樞,所有造園元素都是根據軸線來布置的。其中,主軸是園林中最為精彩、壯觀的部分,布置在全園的中間,而次軸則與主軸平行或以各種角度相交,構成園林的骨架,編織成一個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幾何網絡。典型的例子就是凡爾賽園林(圖2)與盧森堡園林(圖3),它們同時具有以下的特征:
(1) 軸線是園林的視覺中心。在法國古典園林中,軸線不但宏偉、壯觀、透視深遠,而且串聯了園林中最華麗精致的花壇、雕像、臺階等構筑物。一切精彩的東西都集中在軸線上或靠在它的兩側。(林菁.理性之美—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造園藝術分析.中國園林,2006.4)
(2)軸線具有強烈的引導性。法國勒*諾特古典園林經常與宮殿緊密結合,而軸線是園林景觀序列的展開線。越靠近宮殿的軸線,修飾得就越精美;而遠離宮殿得地方,軸線裝飾性就減弱很多,這也使得軸線具有很強引導性。(林菁.理性之美—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造園藝術分析.中國園林,2006.4)
(3)軸線結合地形布置。由于巴黎為丘陵地帶,地表起伏很大。所以勒*諾特園林中的軸線就順應了地形,隨著地勢的變化而變化,從而更加豐富了軸線景觀。
2.1.2 法國古典園林中軸線的構成元素及其特點
在法國勒*諾特古典園林中,軸線的構成元素也是十分多樣的。一般而言有道路、噴泉、臺階、雕塑、樹籬、宮殿等(圖4、5)。其中,道路構成視覺中心,也是軸線主體;在軸線相交處常設置噴泉或水池,用于裝飾和引導;在路兩邊會用修剪整齊的樹籬和風格統一的雕塑來限定軸線空間;宮殿常常置于高地,同時是軸線的起始地方。
所有的要素都要服從于主軸,按主次關系排列在軸線上或軸線兩側,從而構成一個層次分明的空間。
2.2 軸線在法國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2.2.1 法國現代景觀設計中軸線的特征(差凡爾賽和亞特藍迪斯的平面)
雖然當今景觀設計手法多樣,但巴黎的許多景觀設計作品中仍然在大量采用建軸線這一古老的造園手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92年建成的雪鐵龍公園和亞特藍蒂斯公園。從作品中分析,我們就會發現現代景觀設計對軸線的運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雪鐵龍公園和亞特藍蒂斯公園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
(1)主軸開闊,統治全園。無論是雪鐵龍公園還是亞特藍蒂斯公園,都有一條十分開闊的主軸。它們不像古典園林中的軸線那么壯觀、宏偉,限定感也有所減弱,但依然在園中占據著統治地位。
(2)軸線更加富于變化。首先是更加注重結合地形,創造跌宕起伏的軸線空間(圖6);其次是軸線構圖的變化。軸線兩邊的構成元素不一定嚴格對稱,而是根據各自功能的需要,靈活布置各種小空間,甚至還會用各種手法來沖淡主軸的統治地位,使空間更有趣味(圖7)。(如雪鐵龍公園內就有一條斜向的道路穿過中軸線。)主軸不一定再由道路來擔當主體,而可能是草坪、廣場、水池等公共活動空間。
(3)軸線更加平民化。現代景觀設計作品中,軸線不再是為了彰顯王權、炫耀個人功績,而僅僅是作為空間組織的一種手法。更加強調使用軸線的方便、舒適與有趣。所以現代景觀設計作品中的軸線少了很多展示的成分,尺度也更加宜人。在法國以往專注于為君主服務的軸線已經融入到了平常人的生活中來。
2.2.2現代景觀設計作品中軸線的構成元素及其特點
縱觀法國現代景觀設計作品,就會發現軸線的構成元素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服務對象的改變,那些只會出現在法國古典園林中的精美雕塑、噴泉、植物、臺階等都一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坪、活動廣場、自然生長的植物、尋常的建筑。一切都不再是為了展示,而是真正為了營造一個豐富、有趣的休閑空間,而軸線就是這個空間的主體。
三、對國內濫用軸線的反思
與法國一樣,中國對軸線的運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軸線的保護以及對中國軸線布局藝術的傳承與發揚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在中國大地上,我們經常能看見矗立在軸線兩邊的一棟棟風格不一、標新立異的建筑。它們在肆意展示自己個性的同時,卻絲毫沒有考慮與周邊環境的聯系。原本由軸線主導的空間序列就這樣無情地被這些雜亂無章地建筑所破壞;還有些地方則是在急功近利的心態的引導下,盲目對舊城動手術刀,結果那些有著很強城市肌理的空間格局瞬間蕩然無存。這些做法都是對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的踐踏,對城市歷史文脈延續的扼殺。
與之相反的情況同樣也常常在中國土地上出現,那就是遍地開花的“軸線風”。做大廣場需要做軸線;開景觀路需要建軸線;建辦公樓要設軸線;甚至城市規劃也要弄上幾條軸線。這些軸線的產生,很多時候都是領導者的一句話,或者是規劃者一張圖的結果。完全忽視了軸線必須與城市自然環境以及現有城市形態相結合這一根本的出發點。我們必須明白,軸線的產生應該是有意義、有根據的,絕不能是為了構圖的美觀或者領導的喜好而得來的。
參考文獻:
[1] 金永蓮,郭建昌.淺析中國古代城市軸線.中國科技信息,2005.16
[2] 王建國.城市傳統空間軸線研究.建筑學報,2003.5
[3] 林雋.城市軸線的政治性與設計思想的變化.江南建筑,2006.6
[4] 張永仲.歷史中的巴黎實踐創新.規劃師,2002.2
[5] 鐘紀剛.巴黎城市建設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5
[6] 陳鋒.由歷史都城的中軸線設計想到的.城市規劃,2003.4
[7] 林菁.理性之美—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造園藝術分析.中國園林,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