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水景藝術
歐洲的傳統水景注重視覺效果,跳躍、飛濺的水花結合裝飾性的雕塑,給觀賞者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和震撼力。歐洲的人工水景設計源于古希臘文化。當時遍布于廣場、街道上各式各樣的引用噴泉、裝飾噴泉以及大大小小的溫泉浴場、公共浴室是古希臘繁華的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背景舞臺。隨著文化的傳播和擴展,歐洲各國家、地區相互繼承、創新,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地區形成了特征明顯的水景設計風格。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里,其設計體系一直保持著延續和創新的風格,且充滿了生命力,現了心城市水景的很多特點和手法,都是從歐洲傳統水景風格中繼承下來的。
在古羅馬時期,歐洲的水景設計達到了第一次高峰。古羅馬城號稱“噴泉之城”,大部分的噴泉都具有飲用、洗浴等實際功能,是公共空間和城市廣場里市民的主要活動背景舞臺。當時的街道、廣場等公共空間點綴著1212個公共引用噴泉、11個大型溫泉浴場以及926個公共浴室。整個城市遍布著工程浩大的輸水管道網,大量的水渠和管道維持著奢華糜費的城市用水。古羅馬的城市遺址、所流傳下來的圖紙、文獻為后世的水景設計師們提供了無數的創作題材和靈感,甚至很多有意圖再現當初的輝煌。
歐洲傳統水景風格的一些主要特點在古羅馬就已經初步形成。如:城市水景大多設于街道交叉口和廣場中心,是視覺中心和公共活動集中場所的背景,構成了生動的城市景觀;噴泉是水景的主要藝術表現方式,視覺效果強烈。噴泉一般與雕塑結合在州起,古羅馬雕塑藝術的輝煌成就使得兩者的結合既有極強的藝術魅力,又充滿世俗生活的樂趣。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很好的繼承了古羅馬水景設計的輝煌成就,并在古羅馬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和傳播,據說當時的羅馬城就擁有3000多座噴泉。古羅馬一些未成為現實的水景圖紙,經由大師之手創造了一批著名的作品。如“四河之泉”(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海神”(Triton)、“龜泉”(Fountain of the Trtises )、特萊維噴泉(圖3.6)等。這些噴泉與雕塑的完美結合展示了非凡的藝術魅力,大多與神話故事聯系在州起,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
曾不止一次的被它的氣魄所震撼,無法知曉是什么讓它具有如此難以表述的美。它在流動,它在奔騰,它在征服,我仿佛看到了躍起的那一霎那,用盡它生命的全部力量,或許就在汪洋的那一端,生命有著不同的意義。
文藝復興時期在歐洲“神”的力量受到了質疑,“人”的價值得到了肯定,從此各類藝術都開始以人為尺度來衡量,水景設計著重于為人們提供娛樂和消遣。存在于古希臘古羅馬書籍資料上的“水風琴”、“水劇場”等形式被重新演繹(圖3.7)。
這一時期,意大利北部山丘地的莊園別墅借由地理條件,大量的設置疊落爆布從而形成新的水景風格,并產生了一批代表作,著名的水景園艾斯塔別墅(Vi11ad’Este)和朗特別墅就是其中的典例。艾斯塔別墅的花園以變萬化的噴泉取勝(圖3.8),朗特別墅的花園則以表現了水自出山至海德全過程中的各種形式見長。這些水景一般以動態為主,成臺階布局,利用地勢設置疊落瀑布。他們或許跟筑物、雕塑、大石盤結合;或許以看不見的噴嘴形式,隱藏在水池邊上,這些多樣的水景亦反映了從文藝復興理想主義向巴洛克裝飾風格轉變的一個過程。
17、18世紀期間,法國的大園林風靡整個歐洲,歐洲水景發展歷史再一次產生質的飛躍。法國的園林水景繼承并發展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水藝術。園藝家勒諾特改變了法國一直向意大利學習的局面,在園林設計上樹立了一種典范:創造出堪與建筑、城市等人造工程相媲美的偉大園林,而水景就是營造這種偉大風格的重要元素。法國特有的開闊水池、河渠成為園林統一的脊骨,各式各樣的雕塑、噴泉水景則是重點位置的核心內容和視覺焦點。
同一時期,英國源于歐洲的園林設計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浪漫主義開始盛行,造園家們以風景畫為范本,創造了許多自然風格的園林。其中水景以自然湖泊的形式出現,追求的是自然風光的詩情畫意。英國風景園可以說是現代城市公園的雛形,其風格也影響了后美國景觀之父奧姆斯特(FL0nllster)的城市公園設計,包括其自然風景的水景設計風格。
伊斯蘭水景
與歐洲豪華、奢侈的水景風格相比,伊斯蘭風格的水景注重的是以少量的水來體現豐富的內涵。公元7甲也己,繼承了阿拉伯文化的摩爾人征服了波斯、埃及、北非、西班牙、印度和土耳其等地,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播和體現,伊斯蘭風格的水景隨同建筑、園林藝術在這些國家扎根并被很好地運用和發展,現今印度和西班牙還保留著完美的伊斯蘭水景,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氣
水在伊斯蘭教文化中,是極其珍貴的,她具有精神上的象征意義。伊斯蘭教把水當作靈魂、愛清,劍中甚至神化。水作為進入清真寺的州門洗字匕之用,“動水”作為生命活力的象征更受到重視。因此,伊斯蘭水景中的水表現得比其他文化中的水更高貴、更神圣,帶有更多宗教、哲學上的意義。雖然它在物質空間上是以少量的水控制大面積的庭園,但在精神上給人更大的感染力,達到以少勝多的最佳效果。
傳統的摩爾人“天國”式的花園里,十字形的水渠將園林化分為成四等份。中央是一個噴泉,泉水由地下引來,噴出來之后由水渠向四方流去,每方的渠代表一條河,就是傳說中的水、乳、酒、密四條河。水量并不豐沛,只慰月涓細流而已,卻形成了親切、精致、靜謐的氛圍。摩爾人發明了庭院樹木的灌溉方法。同過連貫的水渠,江水引導到樹木的圓形種植壇中,這種細部做法一直在西班牙延續下去,在現代廣場水景設計中被廣泛應用(圖3.于3.11)。
古代波斯的高墻深院中,水被用來降溫和使空氣潮濕。藍天、樹木在水面上的倒影和噴水發出的柔和聲音,創造了一個與外界干燥沙漠隔絕的平靜綠洲,把水的審美特質強調到了極大的程度。這種水院一種避暑場所而得到推廣和傳播。
日本水景藝術
日本氣候溫潤多雨,境內多山,坡度大,流水落差大,形成各式溪澗瀑布,山明水秀,為理水提供了極好的條件。日本民族又崇尚自然,喜愛庭園,中國的唐宋寫意山水園等造園藝術傳入日本,經過長期的時間與創新,形成了日本獨特的園林藝術和理水藝術。
在日本前期平安時代開始采用以池島為主題的“水石庭”,即庭前設水池,池中有島,是按中國蓬萊仙島(一池三山:蓬萊、瀛洲、方丈)概念布置而成,其三島分別稱為龜島、鶴島蓬萊島,在溪流中瀧石成疊落式小瀑布。到室盯時代,由于禪宗興盛,并與繪畫的影響下,枯山水式庭園得到發展。園內以石組為主要景觀,而用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用石組再現“瀑布”和山巒,用白砂耙出的波紋來隱喻“溪水”,這種無水而喻有水、無聲借有聲的理水手法,是高度的藝術概括和自然再現。究其原因,枯山水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城市中缺水而不得己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因為園林藝術到了抽象表達的境地,就是說,“任何時代都贊揚自然的美,并可看到適應自然姿態的遺跡”。明治維新以后,西方文化輸入,在歐美理水藝術的影響下,出現了噴泉、花壇、草坪,產生了多種式樣的庭園、理水工程和小品。可以說日本園林處于中西之間,既具有抽象化的西方簡潔的幾何圖形,又含有東方特有的神秘象征意義。而且注重風雅,也是對日本庭園特色的一種總結。它本質上的內向性、私密性導致了其本身更多用于滿足個人心理上的舒適性。風雅,是其必然的表露。日本庭園的美在于它的精練,細膩與舒適。它是人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是感情渲瀉的場所,是人與自身交流的靜土。日本庭園的魅力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