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與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公共景觀設計呈現出多彩的景象,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們需要考慮如何讓城市公共景觀設計更加優美,避免進入到誤區,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從我國現代城市公共景觀設計現狀出發,對未來城市公共景觀設計的發展提出研究與思考。
關鍵詞:改革開放 城市公共景觀 城市化進程 可持續發展 設計
曾經建筑學家漢寶德說過,“一座具有人性的公共建筑,要想讓來訪的市民們感受到親切,感受到自己被熱心接納,就不能具有絲毫的高高在上的高姿態,讓到來者感到內心壓抑,亦或是讓路過的市民們產生出被抗拒的感覺。”我們都知道,在城市中,一道道靚麗的景觀就像是一顆顆星星被灑落在寬廣的大地上,而這些看似不精心的環境擺設,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城市景觀規劃理念。而本文就是對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理念進行研究,從而探討設計師如何讓自然環境與設計理念契合起來。
一、現代城市公共景觀狀況分析
我們都知道,城市是市民生活聚集的地方,而城市社會中發展的多元化生態狀況,是會從多個層面上影響到現代城市公共景觀形象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比如:現代城市的建筑,現代城市的色彩,現代城市的雕塑,現代城市的服務設施等,可以說現代城市公共景觀形象具有的語言形式十分豐富所愿,不但可以體現出城市獨有的文化特色與風格,并且也推動了新時期城市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可以說城市公共景觀形象不但是現代城市的形式載體,也是現代城市價值的重要構成部分。人們去一個國家旅行是為了觀賞這個地方的獨特的文化景觀與了解與眾不同的地區文化特色與景觀特征,并且汲取這個民族的優秀文化,進而達到拓展視野的目的,實現融合中的創新目的。然而當前我國的城市公共景觀設計現狀與發展依然存在著與現代社會不協調的音符,例如城市公共景觀缺少科學性的規劃,為了提升自己城市的聲譽與品位,動用重金來興建自身的“面子工程”,部分城市的景觀建設地較為粗糙,許多景觀設計方案雷同,缺少地區特色與創新,而這種無視地區環境特征的設計方式讓我國城市景觀設計相似度較高,縱觀藝術風格都缺少個性,難以與城市承載的文化特征相協調,很容易會造成自然景觀不自然,市民感到缺少足夠的親和力與親切感,不但讓城市審美效果打折,并與城市景觀建設初衷相悖,缺少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最主要要求———視覺沖擊力。而在另一方面,需要耗費多少水資源、電力資源、涉及到多少群眾拆遷等,這些資源浪費問題,相關人員并沒有考慮,甚至還會涉及到一些歷史文化遺產遭到拆遷時候的破壞與遺失,這些問題都不能被我們忽略。
二、新時期城市景觀持續發展的思考
首先,現代城市公共景觀設計要體現出“公共性”與“藝術系”相融合。我們根據哈馬貝斯所提出的觀念,指的公共性是群眾享有的自由交談與開放性對話的一種過程,是可以表達出自我意見的公共權利制度。而關于藝術系,在2006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詮釋的定義是:“文學藝術作品通過特定形象來反映出生活,表現出思想情感與所要達到的準確、鮮明、生動的程度與表現技巧的完美程度。”我們說城市景觀藝術作為提供給公眾的感悟藝術的事業空間與無限制交流文化藝術的公共場地,是不能將公共性與藝術性混合在一起的,兩者應當各自具有側重點,在賦予其藝術審美價值的過程中,應當努力去表現出具有的公共藝術內涵,讓兩者在現代公共藝術中形成了一種協調與和諧的狀態,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其次,用高度的民主化構建現代社會的“公共”語境。在當前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社會,需要密切關注公眾們的思想意識指向、社會普遍心理等。我們說公共景觀藝術的內涵實質———走向“公共”的現代藝術,而我國城市公共景觀藝術設計就是屬于這種藝術類型的范疇內,并且會多處一些藝術維度方面的精神內涵。傳統的藝術作品多數被保存在博物館中,與群眾的生活距離較遠,缺少多元的溝通方式。但是在公共景觀藝術中,這些因素都產生出巨大的變化,作品基本上都有設置在公眾場合中,具有多元的溝通方式,并且群眾參與到眾多的藝術作品創作全過程的建議與思考中,讓設計者們的創作魚魚方便與群眾們溝通,有著較多的交流。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公共性的也正并不是指的是大眾化與通俗化這些文化內涵,我們也要同時注意到民主公共的語境,要真誠地去面對到群眾對藝術的審美興趣,展現出民主上的主動性,在歷史發展演進中獲得廣泛認可。
結語
當前我國城市公共景觀藝術設計范圍更加寬廣,是一個更加自由與開放的空間,甚至整片大地都能夠成為城市景觀所要展示的舞臺,而這也可以體現出景觀規劃師、城市建筑學理論與設計者們的融合。城市公共景觀藝術屬于大自然與城市,而我們設計師是有責任將自己的藝術設計融入到這個城市之中,改善現代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昉,蔣滌非,張歲豐.傳承歷史文脈,拓展城市風貌———株洲市天元區長江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設計[J].中外建筑,2010,(07).
[2]李良濤,王文惠,LorraineWeller,宇振榮.美國市民農園的發展、功能及建設模式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11,(33).
[3]王麗梅,裴西宏.基于旅游體驗的旅游景區導視系統標準化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2012,(12).
[4]顏務林,李亞芬.市民閱讀與城市文化內涵的關系———以寧波為例[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