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植物景觀設計要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運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考慮各種生態因子的作用,充分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造出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并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供人們觀賞。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設計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概念不但包括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還包含生態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
關鍵詞: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生態園林,鄉土樹種
1 植物景觀設計的概念
植物是園林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園林要素,能使園林空間體現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時的變化。植物景觀設計要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運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考慮各種生態因子的作用,充分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造出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并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供人們觀賞。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設計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概念不但包括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還包含生態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
2 植物景觀設計的一般性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對于城市及人居生態環境的改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觀設計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滿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更是無從談起。盡管有許多研究者提出過這一方面的一些原則,但主要局限在科學性和藝術性等方面,不夠全面,因此,有必要尋求一個正確、全面的思想行動準則,以便在各種情況下把握植物景觀設計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觀設計的一般性原則作一探討。
2. 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任何景觀都是為人而設計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對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為本應當首先滿足人作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觀設計亦是如此,設計者必須掌握人們的生活和行為的普遍規律,使設計能夠真正滿足人的行為感受和需求,即必須實現其為人服務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觀的創造必須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務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適作為植物景觀設之本,體現以人為本,滿足居民“人性回歸”的渴望,力求創造環境宜人,景色迷人,為人所用,尺度適宜,親切近人,達到人景交融的親情環境。
2. 2 科學性原則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機體,每一種植物對其生態環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進行景觀設計時必須先滿足其生態要求。如果景觀設計中的植物種類不能與種植地點的環境和生態相適應,就不能存活或生長不良,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
2. 2. 1適地適樹。
鄉土植物是在本地長期生存并保留下來的植物,它們在長期的生長進化過程中已經對周圍環境有了高度的適應性,因此,鄉土植物對當地來說是最適宜生長的,也是體現當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當然成為城市綠化的主要來源。
2. 2. 2 因地制宜。
在景觀設計時,要根據設計場地生態環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當的植物種類,使植物本身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點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終得以實施。這就要求設計者首先對設計場地的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光照、土壤和空氣) 進行勘測和綜合分析,然后才能確定具體的種植設計。例如:在有嚴重SO2 污染的工業區,應種植白皮松、毛白楊等抗污樹種;在土壤鹽堿化嚴重的黃河三角洲地區,應選用合歡、黃櫨、白蠟等耐鹽堿植物;在建筑的陰面或林陰下,則應種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陰植物。
2. 3 藝術性原則
完美的植物景觀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觀中藝術性的創造是極為細膩復雜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和質地進行構圖,并通過植物的季相變化來創造瑰麗的景觀,表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免費論文。
2. 3. 1 形式美法則。
植物景觀設計同樣遵循著繪畫藝術和景觀設計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4 大原則。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條件下在人的心理上產生的愉悅感反應。它是由環境、物理特性、生理感應三要素構成。即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對植物間色彩明暗的對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間高低大小的組合,進行巧妙的設計和布局,形成富于統一變化的景觀構圖,以吸引游人,供人們欣賞。
2. 3. 2 時空四維原則。
園林藝術講究動態序列景觀和靜態空間景觀的組織。植物的生長變化造就了植物景觀的時序變化,極大地豐富了景觀的季相構圖,形成三時有花、四時有景的景觀效果。同時,規劃設計中,還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樹種,兼顧規劃區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觀效果。此外,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根據空間的大小,樹木的種類、姿態、株數的多少及配置方式,運用植物組合美化、組織空間,與建筑小品、水體、山石等相呼應,協調景觀環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2. 3. 3 景意交融。免費論文。
園林中的植物花開草長、流紅滴翠,漫步其間,使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氣息和悠然的天籟,而且可以領略到清新雋永的詩情畫意,使不同審美經驗的人產生不同的審美心理的思想內涵———意境。免費論文。意境是中國文學和繪畫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貫穿于園林藝術表現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聲、韻之美,表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創造出寄情于景和觸景生情的意境,賦予植物人格化。如松竹梅被人們喻為三君子,這一從形態美到意境美的升華,不但含意深邃,而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 4 景觀生態性原則
植物景觀除了供人們欣賞外,更重要的是能創造出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它具有吸音除塵、降解毒物、調節溫濕度及防災等生態效應。如何使這些生態效應得以充分發揮,是植物景觀設計的關鍵。在設計中,應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結合區域景觀規劃,對設計地區的景觀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否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2. 5 經濟性原則
節約為本,共建和諧社會。植物景觀以創造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無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個城市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須遵循經濟性原則,在節約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礎上,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服務。例如,多選用壽命長,生長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減少資金投入和管理費用。
3 景觀設計展望
植物景觀設計的提出,對生態園林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從概念的提出到現在,植物景觀設計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鄉土植物的馴化及大量引種使得造園植物不斷豐富,植物配置理論的發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屬物、硬質景觀的軟化劑,而是開始獨立成為空間及景觀畫面的主要構成要素。植物保護及樹木養護技術的發展使植物景觀效果更加穩定持久,園林綠化也從二維綠量(綠化覆蓋) 轉向三維綠量(綠色量) 的研究。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隨生態園林的不斷發展,植物景觀設計將發展成為涉及土壤學、氣象學、植物生理學、花卉學、樹木學、植物生態學、城市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園林規劃設計、植物保護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多領域的交叉性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