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小城鎮的形成
小城鎮也就是規模最小的城市聚落,就現階段而言,就是指一種正在從鄉村社區轉變成多種產業并存的并向著現代城市轉變的一種過渡性社區,一方面它成為了周邊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又為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等各項資源。小城鎮是在特殊的歷史環境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人口集聚中心,其擁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它是城鎮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城鎮得人文景觀及精神所在,表現出自身獨特的城鎮風貌。
2街道景觀
在《辭海》中對街道的的解釋是“旁邊有房屋的比較寬闊的道路”。
俞孔堅認為:“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質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從中可以看出,街道景觀是由天空、路面及周圍的建筑構成的圍合三維空間,也就是說,街道景觀是指在街道上存在或者發生的一切物質與人文要素的構成物。由此可知,街道環境的好壞是由街道景觀品質的好壞決定的。
2.1街道空間的設計要求
街道是作為不同目的地的聯系通道或土地分隔利用而出現的,在空間設計方面應滿足以下幾方面要求:一是處理好人、車的交通關系。既要方便人和車同時出行,又要避免穿越的交通,減少對行人產生的干擾。二是處理好步行道、車行道、綠化帶、街道交叉口、人行橫道等各部分關系。三是滿足生活功能要求,貫徹步行優先的原則,創造和培育人們交流的場所。四是豐富街道景觀創造宜人的尺度。
2.2小城鎮街道景觀的構成要素
街道景觀是一種靜態的存在,同時作為小城鎮街道的美化劑,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以不同的形式和元素存在,同時代表了特定時期的人們的生活水平。當我們重新回到某條街道的時候,就會回憶起在其中遇見的一些人和發生的一些故事,街道景觀記錄著城鎮的歷史,能夠充分體現出城鎮的文化和特色。街道景觀的建設越來越注重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要求不僅要結合城鎮原有的地貌、地形,還要體現城鎮獨有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堅持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這樣的街道景觀才會是獨樹一幟的,才會具有生命力。在街道景觀設計中行道樹和綠化設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可以改善城鎮的環境,增添城鎮的活力,還可以為人們遮風擋雨,改善街道的小氣候;電話亭、路燈、花壇、指示牌及垃圾箱等公共基礎設施,也是街道景觀中必不可少的不見,此外,還有地面的鋪裝和停車設施等,這些共同組成了城鎮街道的景觀環境。
3城鎮街道景觀現存的問題
雖然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于園林景觀綠化還不夠重視,所以在I城鎮的街道景觀中存在很多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3.1凌亂的街道
在傳統小城鎮中,街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臟、亂、差。有的街道由于地下排水設施不健全,每次下大雨時,路面就會變得異常泥濘;有的街道上由于缺乏垃圾箱等基礎設施,街上會出現很多的垃圾堆;有的街道兩側的墻體成為了張貼小廣告的廣告墻,加之電線桿、路燈等安放位置不合理,不僅影響居民出行,而且嚴重影響城鎮的形象,使城鎮的街道變得凌亂不堪。
3.2冷漠的街道
在傳統的城鎮中,街道作為滿足鄰里之間相互交往的空間,街道是有生命力的,記錄了居民的喜怒哀樂,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于建筑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街道空間越來越小。隨著私家車的增加,原本用于人們交往的空間也逐漸被汽車所侵占。在不知不覺中,街道已經失去了作為交往空間的功用,取而代之的僅僅是連接兩地的一個冷漠通道。
3.3失衡的街道
3.3.1生態失衡
有的小城鎮,盲目模仿大城市的地下排水設施,而不考慮自身的自然地形,結果出現了水土流失現象,導致生態失衡;有的小城鎮,為了滿足機動車通行不斷的擴寬街道,大面積的硬質鋪取代了原本自然化的地表,同時又移除街道上原本的樹木,不僅破壞了街道的綠地系統,而且也導致生態失衡;還有的小城鎮,為了追求綠化量,盲目的大面積種植草坪,不僅浪費了水資源,也導致生態失衡。
3.3.2主體失衡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蓬勃發展,各類的交通工具逐漸取代步行,所以街道空間設計的主體不在是以人為本,而是以車為本,人的主體地位逐漸喪失,導致街道主體的失衡。
3.3.3失憶的街道
有的小城鎮,在街道景觀建設時,盲目的照搬照抄大城市的樣式,沒有考慮城鎮自身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及地域特色,導致拆除了原有的景觀小品或基礎設施,建成了寬闊的馬路和大的廣場,形成千街一面的現象,失去城鎮的特色,致使小城鎮街道歷史的記憶大量遺失。
4街道景觀遵循的原則
分析我國小城鎮街道景觀現存的一些問題,提出街道整治遵循的一些原則。
4.1因地制宜性原則
我國地域遼闊,在地貌地形、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江南的街道景觀偏向于精巧典雅,而京都地區的街道景觀屬于粗獷豪放。因此,在小城鎮街道景觀建設時,不能盲目模仿大城市的景觀樣式和設計手法,應因地制宜的對小城鎮街道進行量身設計,尊重自身的歷史文脈、地域特征,設計出體現城鎮自身特色的街道景觀。
4.2整體性原則
在進行城鎮街道景觀設計時,不能將其作為一個個體去考慮,應該從城鎮的整體風貌、歷史文化及生活習慣等綜合考慮,做出整體化的設計,同時也要對路面、燈光、景觀小品及街道家具等要素進行統籌安排,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突出城鎮街道景觀內部的整體協調性。
4.3和諧性原則
4.3.1生態和諧
街道的生態系統是非常脆弱的,在街道景觀設計時,應該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盡量使用當地的物種,盡量減少使用外來物種,在種植方式上盡量采取水平綠化與垂直綠化相結合的方式,避免種植大面積的草坪,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也不能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在排水系統的設計中,盡量讓雨水自然降入到大地中,避免盲目效仿大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的鋪設,不僅會造成地下水資源的補給不足,而且對植物的存活和生長也會產生威脅。
4.3.2人文和諧
在街道景觀建設時,應該保護小城鎮歷史遺留下來的物質景觀遺產。同時,也應該挖掘和提煉當地的民風民俗及文化景觀遺產,并結合城鎮的歷史背景,傳承城鎮的街道景觀歷史文脈。
4.4宜人性原則
在街道景觀設計中,需要處理好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不能為了滿足人的生活需要,而對大自然肆無忌憚的破壞,而是要以人為主體營造出宜人的生活環境。從街道的空間尺度、景觀小品、色彩等方面,都要體現出對人的關懷,使人們在其中感到輕松愉快。在街道景觀設計時還要結合環境心理學、生態學、人體工程學等理論,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打造出宜人的街道空間。小城鎮的街道就像是城鎮的脈絡,能夠將城鎮的各個空間編織起來,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城鎮空間。但如果在城鎮空間中存在著不適當的尺度,就會嚴重破壞城鎮的和諧美。因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尺度,小城鎮也有小城鎮的尺度,如果小城鎮盲目照搬照抄大城市的尺度,顯然是不合適的。隨著我國城鎮規模不斷的擴大,機動車越來越多,如何處理人與車的關系,建立適合小城鎮的空間尺度,這是在未來的街道景觀設計中應該審慎研究和處理的問題。總之,在當代小城鎮的街道景觀設計中,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突出小城鎮自身的歷史文化特色,運用適合小城鎮的比例尺度,創造出優美宜人的城鎮街道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