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殯儀館景觀設計初探
22
2018-05
編輯:管理員
源于:新聞中心
瀏覽:1151次
中國現在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即將面臨喪葬高峰的到來,殯儀館隨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同時殯儀館的景觀環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殯儀館是人類生與死交替的最終場所,它是逝者的歸宿,同時也是生者寄托哀思的地方。人們在殯儀館里經受生離死別的悲痛,所以設計者在設計殯儀館時,應該注重為殯儀館營造一種恰當的景觀環境,通過景觀設計減輕哀悼者的悲痛,并展現殯儀館的功能性以及當地的文化底蘊。
一、殯儀館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
殯儀館的主要功能是滿足前來進行喪葬活動的人們的需求,達到生與死的完美交替。通過對殯儀館的景觀設計,使人們不再感到恐懼,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一種安靜、祥和的感受。因此,為殯儀館營造出一種開放、文明,充滿人文關懷、生態環境良好的家園氛圍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在殯儀館的景觀設計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選址原則
殯儀館的選址對于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首先,城市殯儀館應遠離市中心和城鎮人口密度較大的區域,既要對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環境影響較小,但是也要讓城市的居民可以便捷地到達。其次,殯儀館周邊及通道兩側應無居住區建設,避免了對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最后,殯儀館需要考慮自身的環境,要與外界有一定的視覺隔離,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利用周圍的環境,使其成為殯儀館景觀的一部分。
(二)以人為本的原則
景觀設計最后的落腳點是人在空間中的使用與感受。對于殯儀館的景觀設計,首先,要有無障礙道路的設計,可以為行動不便的人提供一些方便,同時也要將逝者家屬和殯儀館的車輛的道路區分開來,避免殯儀館的車輛刺激到逝者家屬。其次,在空間環境中,要設置明確的、簡單易懂的導視系統,可以為逝者家屬提供便利的服務。總之,殯儀館的景觀設計要正確處理好人與空間、情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①
(三)藝術性原則
現代殯儀館的景觀設計要尊重并有助于疏導人們的感情,不僅滿足功能上的需要而且也要在設計上舒緩人們的悲痛感。在設計中還可以通過人工元素的運用增加壁畫、雕塑、盆景等來豐富園內的景觀,彌補自然景觀的不足。同樣,自然元素的添加可以增強園內的生機。例如,水體的運用,動水可以表現生命的活力和激情,而靜水則意味著生命的無限和安寧,緊扣殯儀館主題——生者的活力和死者的寧靜。
二、以西安市殯儀館的景觀設計為例
(一)選址
新遷建的西安市殯儀館位于長安區鳴犢街道留公村,占地約400畝,主要布置有業務區、殯儀區、火化區、骨灰寄存區、生活辦公區、停車區等功能區域。該地址遠離市區,但交通方便。
(二)歷史文脈
現實殯儀館設計上突出了西安歷史文化特色。眾所周知,西安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其殯儀館的建筑風格體現了唐風漢韻,突出了西安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使逝者得以安息,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設計理念。②
(三)功能分區
殯儀館建筑群風格為現代簡約略帶有稍許漢唐元素,在景觀設計上充分考慮了這一建筑特征,做到了景觀與建筑的相輔相成,和諧共融。首先,守靈苑景觀區是家屬休息區,在設計上主要營造一種寧靜的氛圍,采用日式“枯山水”的造園手法營造出寧靜的、充滿禪意的觀賞之景,③從而使逝者家屬能夠暫時地舒緩悲痛。其次,西安市殯儀館的建設不僅涉及到了生態景觀,而且也涉及到了人文歷史景觀,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在接待中心景觀區的設計中,最突出的是這條道路的兩側設計了十二支景觀柱,彰顯了漢唐文化并且上面雕刻著吉祥圖案的淺浮雕。其地面鋪裝的紋飾是秦代布幣,暗含著西秦大地的概念,也深刻地表達了西安的歷史文脈。最后,安靈苑的景觀區是存放逝者骨灰的場所,在建筑的兩側設計了兩組折線的景墻,就像是一雙彎曲的手將安陵苑捧在掌心。
(四)交通流線
就交通而言,在殯儀館的東面是主要的人車出入口,結合停車的位置以及殯儀館主要區域成功的將人流、親屬車流與殯儀館的車流進行分割。殯儀館的整個基地都是通過環形路線到出口,而殯儀車輛走的是另一條路,即通過地下通道直接到冷藏室,這樣就避免了刺激到逝者家屬。
三、結語
城市殯儀館的景觀設計深深地反映了人們“生于自然”“歸于自然”的內心宿愿。生與死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人類不但注重生的質量,也更加關心死的儀式。殯儀館,是生者為死者建造的交接地,寄托著親人的思念。所以應注重殯儀館的景觀環境建設,以有形的景觀建筑減輕哀悼者內心無形的悲痛,營造一個自然環境與人類情感相融合的綠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