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綠多肉質草本植物,原產非洲熱帶沙漠干旱地區。葉肉質,表面堅硬具有很強的貯水能力。葉簇生呈蓮座狀或生于頸頂,葉長批針形成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果實蒴果。種子多數。各個品種之間的形狀性質差異很大。
一、栽培品種
蘆薈的種類繁多,但適合栽培的僅有木立蘆薈(俗稱龍爪)、庫拉索蘆薈、中國蘆薈等,因蘆薈在5℃以下生長受到抑制,所以只能在室內盆栽、簡易日光溫室及溫室內進行栽培。
1、庫拉索蘆薈(AloeveraL.)
一般稱為蕃拉蘆薈,蕃拉為其種名的音譯,又稱真蘆薈。這種蘆薈莖短,葉片著生于莖的頂部,葉片長30-70厘米,莖部寬4-15厘米,前端尖,邊緣有步齒,葉片灰綠色。花黃色。分株法繁殖。在美國有大量栽培。在庫拉索蘆薈中,利用人工選擇法,又選出一些變種,如中國蘆薈、上農大葉蘆薈等。
2、中國蘆薈(AloeveraLvar.chinesis(Haw.)Berger)
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又稱斑紋蘆薈。比庫拉索蘆薈的前端更尖,葉長較庫拉索蘆薈長,葉色呈淺綠色,有白色斑點,花粉紅色或黃色。分蘗能力極強,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市場上比較多見。葉汁具有美容和藥用價值,葉嫩可做蘆薈色拉原料食用。但產量低,葉肉不如庫拉索蘆薈厚。
3、小木蘆薈(Aarboresesens.Mill.)
又稱木劍蘆薈、木立蘆薈。外形像直立的樹木,葉片狹長披針狀,邊緣有刺形小齒,葉色為灰綠色,葉肉肥厚多汁。主莖基部叢生側枝,夏秋在主莖頂端抽生紡錘形花朵,花為紅色、黃色或有赤色斑點。日本人認為小木蘆薈是最好的藥用蘆薈品種,目前在日本已進行商品化生產。用小木蘆薈加工成蘆薈干粉,可醫治各種疾病。在原產地生產株高可達6米以上,在溫室生產時中也可長到2米左右,但單葉比較小,葉肉也較薄,適宜加工利用。
近年來經廣大科研人員的培育研究,已經培育出適合食用的菜用蘆薈。菜用蘆薈具有野性強、病蟲害少的特點,栽培時可少用或不用農藥,產品基
家居魚缸本無公害,符合當今社會消費的潮流。菜用蘆薈與普通蘆薈相比,葉片肥厚,葉面具光澤,葉緣少刺,上下表皮薄,葉肉潔白透明,無苦味,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蛋白質、糖、多肽、維生素、葉綠素、游離氨基酸、甾類、蒽醌類化合物以及多種活性酶,適于生食涼拌,烹飪加工。目前栽培的品種主要有上農大葉蘆薈和元江蘆薈。
二、蘆薈對土壤環境的要求
1、土壤
蘆薈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土壤pH6.5-7.2是蘆薈生長的最佳范圍。蘆薈在小苗階段,一般在砂土中生長發育較快。進入成株期,須在砂土中增施有機肥。粘土中栽培時,土壤須摻沙或增施有機肥。壤土能滿足蘆薈根系生長要求,是栽培蘆薈的最理想土質。
2、對養分的要求
蘆薈生長發育時除CO2從空氣中吸收以外,其它營養元素幾乎都是來自土壤中的養分。蘆薈所需主要
私家花園營養元素有:氮、磷、鉀、鈣、硫、鐵、鎂、錳、硼、鋅等十多種元素,但以氮、磷、鉀需要量為最大,要求比例大致為(5-10):20:20,需要持續供應。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時也易影響蘆薈生長,應及時補充。在進行追施肥料時,必須施用經過無公害處理的腐熟有機肥料(如雞糞或農家肥料),嚴禁噴施化學肥料及含有激素的葉肥,嚴禁使用農藥。
3、光照
蘆薈喜光。光照充足時,植株茁壯,葉片肥厚,葉色墨綠;光照不足時,在微陰條件下也能生長,但易引起徒長,使植株細弱,葉片較薄,葉色淺淡。但陽光過強也會導致植株休眠和生長緩慢,特別對剛定植的幼苗,在過強光照下,葉片將轉為紫紅色,且生長緩慢。在生產上,對新定植的幼苗進行適當遮陽處理,可縮短緩苗期。夏天中午光照最強烈,超出了蘆薈的光飽和點范圍,生產中可適當遮陽,使光強降至自然光的50%左右。但忌過于陰蔽,否則會引起葉片腐爛。
4、溫度
蘆薈原產熱帶,是一種喜溫植物,其特點是:“喜溫畏寒”。最低溫度為10℃-12℃,低于10℃則停止生長,0℃-5℃之間時,雖然不會造成凍傷,但會使葉片生長衰弱,從而易感染多種病害,同時根系腐爛,嚴重時會導致大面積死亡。當溫度低于0℃時,蘆薈的細胞內部則發生結冰現象,受害部位萎蔫死亡。在保護地栽培條件下.能忍受‐3℃的短時間霜凍。冬季,陰天時要進行補溫,及時掃去棚膜上的積雪,注意凌晨低溫,以確保蘆薈安全越冬。一般情況下,冬季晴天上午9時揭被,下午3時蓋被。進入3月份后逐漸放頂風降溫。
蘆薈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為使蘆薈獲得較高的養分積累,夜間可適當降溫,以加速蘆薈生長。一般在生長盛期,夜間溫度可掌握在14℃-17℃之間。蘆薈對高溫有較強的抵抗能力,據有關實驗表明,蘆薈在生長期,熱損傷的極端值最高在50℃-55℃左右。
5、水分
蘆薈葉片多肉,水分含量高達98.5%,具有驚人的抗干旱能力。如將蘆薈連根拔起,在通風處晾干,即使不供應水分,蘆薈仍然可以利用體內的水分進行微弱的生命活動,并可以維持半年以上,同時若將其重新栽在地里,恢復水分供應,植株又可重新生長。
蘆薈在不同的發育期,對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蒸騰葉面積少,對水分的需求量也少,但其根系弱小,在土壤中分布較淺,故對水分變化十分敏感,因此,保持土壤濕潤,十分有利幼苗生長。成株期,蘆薈對水分的要求量相對增加,同時耐旱能力也明顯增強。
蘆薈忌土壤積水,積水超過10小時,輕則導致爛根、爛葉,重則造成蘆薈整株死亡。土壤持水量為50%-60%以宜。
6、生態環境
蘆薈的生態環境(空氣、水體、土壤等)不能受污染。
氧氣:蘆薈在生長發育中呼吸需要氧氣。土壤板結、長時間積水,土壤中的氧氣不足,會造成蘆薈生長受阻,發育不良。解決方法:增施有機肥,進行劃鋤,改良土壤結構,以滿足根系對氧氣的需要量。
二氧化碳: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0.03%左右,是蘆薈進行光合作用、生產有機物質的主要原料。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增強蘆薈的光合作用,促進蘆薈生長。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到0.2%-0.4%,可提高蘆薈的產量。但二氧化碳含量超過2%-5%時,會抑制蘆薈的生長發育。
三、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法
蘆薈一般生長2-3年以上時,可從地下莖部或主莖的節部蘗生出新的植株。2年生的蘆薈在1年內能長出10-15個分蘗,當分蘗長到4-5片小葉和3-5條小根,5-10厘米高時即可將其用刀切割下來進行繁殖。
生根較好的子株可與母株直接分離,割去交錯的和老化的根系,扦入花盆或專用的苗床即可。如果根部有較大的傷口,應將其傷口部稍晾干(陰涼避光處)后方可植入土中,否則易發生腐爛。而對莖節上生出的子株,常常無法形成良好的根系,可將其與母株分離,放陰涼通風處2-3天,使切斷部位晾干然后扦入花盆或苗床。
扦插時子株不要插入過深,1-2厘米即可。插入子株后,不必澆水(因蘆薈可從葉部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土壤中澆水易導致腐爛),但增右歡ǖ目掌惺仁怯斜匾模鑰梢約癰撬芰嚇錚岳3摯掌蟆Gげ迤詡淶奈露扔刂圃詘滋?0℃左右,夜間5℃以上。20-30天后就可長出3-4個根,長度達5厘米左右。
2、扦插繁殖法
有人也稱之為強制繁殖法。這種方法除可用于繁殖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去除蘆薈的頂芽,可使其更容易蘗生出分株苗。
其具體作法是:使用2-3年生以上的蘆薈,當其具有8-10片以上葉時,可從莖的頂部10-12厘米處切斷,或從葉腋處切取長10-15厘米的幼芽,上段留5-7片葉,下段留3-4片葉,切下的莖段倒掛在陰涼處10-15天,使切口收縮干燥,然后去掉離切口最近的兩片葉,將其插入搭蓋陰棚的苗床內。幼芽插后約20天生根,生根后保持土壤濕潤,適當追肥,促進幼苗生長,培育壯苗。其他操作及管理方式同分株繁殖法。需注意的是:蘆薈葉片是抱莖生長的,切割時只切斷莖部而不要傷葉。
四、栽培技術
1、土地準備
蘆薈是一種多年生的植物,定植后一般生長3-5年,一旦定植不可隨便移動。因此在栽植前改良工壤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1)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蘆薈對地力消耗較大,為確保蘆薈優質、高產、穩產,在定植前增施經無公害處理的有機肥是一項關鍵的措施。選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通暢、
私家花園土壤疏松、透氣、肥沃的田塊。種植前園地要求兩犁三耙,翻耕深度為15-20厘米,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3000公斤、葉菜類復混肥100公斤,整成寬1米、高10-15厘米、長15-20米的畦。移栽前畦面撒施一層松葉土或草炭土,然